日本中世法略考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中世法研究在日本法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争议最集中的领域。目前,日本中世法研究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克服传统学说以近代法的概念为前提建构的中世法制图式这一弊症,从而客观地描述相对于近代法的日本中世法固有的特质。日本法制史的传统学说把中世法所规定内容直接视作历史事实,在近代法的类推之下,认为中世法以国家的各种制度为媒介就会在现实中获得实现。然而,日本从古代律令国家转型为中世国家,从集权的体制转向分权的秩序,国家并不垄断正当暴力,社会诸集团普遍拥有武力。而按照通常的看法,法律是由强制力保障实现的规范,其通过裁判、强制执行等手段,在客观上约束人们行为。那么,在国家不垄断正当暴力的日本中世社会,法是以何种形态存在并发挥其作用呢?日本中世法研究,对我国外法史学界而言,目前还是一个有待填补的空白。本文在充分掌握日本中世法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汲取最新的学术成果,力图准确把握日本中世法的固有特质,为填补这个空白尽一份力。本文以日本中世镰仓时代的武家法为中心来展开研究,描述武家法制及其功能变化过程,进而分析其特质,并为理解镰仓时代武家法乃至中世法提出了一个认识框架。本文围绕镰仓幕府的法与裁判,梳理出:镰仓幕府法制的发展经历了“私权门”的法、“公权力”的法、“公方”的法三个阶段;其裁判也经历了镰仓初期的单方判决、“御前对决”,镰仓中期的“理非裁断”,镰仓后期的“入门”裁判三种模式。通过这个动态的认识框架,对于有效把握日本中世法的特质,显然具有一定的助益。本文除导论与结语外,共分五章,其主要内容如下:在导论部分,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首先分析了日本“中世”概念的由来,指出其负载的特殊的历史意识,旨在说明学术并非与时代无缘。日本法制史传统学说强调“镰仓时代的权利思想、法治主义之发达”,即是这种历史意识的流露,而作为历史学一部分的法史学,在其成立初期,这种意识尤其明显。其次,本文揭示了 19 世纪德国法学特殊的方法论给日本法史学带来的影响,以及日本法制史传统学说在近代法的概念框架下构筑日本前近代的法律制度之弊症。继而介绍 I<WP=4>了当今日本法史学界对传统观点的反思。最后说明本文的基本思路及其框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日本中世国家的基本构成状况。律令国家是日本中世国家成立的前提,是日本历史上最初出现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日本从古代进入中世后,律令体制尽管在实质上发生变化,但它依旧长期存续,并在日本国家史的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本文还较为详尽地考察了日本中世政权二元结构下的两个权力中心。以朝廷为中心,中世国家的成立,经历了律令国家逐渐解体,通过官司请负(承包)制转型为王朝国家的过程。王朝国家成为中世国家的最初形态,律令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明法家(律令学家)的弹性解释演变为公家法。同时,以幕府为中心,在朝廷之外,成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家政权。由此,王朝国家与镰仓幕府相互对抗、相互依存构建了日本中世的国家体制。这种国家体制是由朝廷的官职制与武家的主从制在结构上相互关联构筑的特有的统治体制。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镰仓幕府初期的法与裁判。镰仓初期,幕府法还处在不成熟阶段,其法律还没有成文化,幕府裁判主要是根据武家社会的习惯及先例。其裁判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处理御家人之间的纠纷,维持武家权门内部的秩序;其二,是处理本所(庄园领主)与御家人之间的纠纷,属于权门与权门之间的“政治交涉”。“主从制”的人格关系严重限制其“裁判”的功能,这是初期镰仓幕府诉讼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另外,通过对“事实者”型的判决书的分析,指出,“事实者”型判决书进入 13 世纪前半期大致消失了,其原因在于幕府法制逐渐完善,幕府法从“私权门”的法演变为“公权力”的法,幕府法庭也跨越权门的界限受理御家人与本所之间的诉讼。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镰仓幕府中期的法和裁判。在这一时期,镰仓幕府法发展为“公权力”的法。本所(庄园领主)与御家人站在对等的地位在法庭接受幕府的裁判。但“公权力”的法还存在着局限性,不能对御家人之外的人,行使定罪权。另外,判决本身不存在既判力(确定性),同时,在没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状态下,判决是否被履行依存于当事人的“认可”或者“妥协”,幕府裁判的作用只是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交换主张的“平台”。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日本中世后期社会的结构变化。由于幕府内部权力结构的原因,幕府体制发生变化,镰仓幕府的政治体制从执权体制转变为“得宗专制”。同时,有外敌入侵——“蒙古来袭”。在这一背景下,镰仓幕府的法制发生很大 II<WP=5>的变化。另外,律令法到了中世虽然变质了,但在形式上一直延续到明治时期,律令法究竟以怎样的形式延续下来,本文对此问题也予以关注。随着镰仓幕府法的效力范围的扩大,镰仓幕府的武家法与朝廷的律令法在观念上开始融合。第五章主要分析了镰仓幕府后期的法与裁判。在这一时期,中世法发生了明显变化。镰仓幕府权力向一元化发展,其裁判对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管辖权,幕府判决也增强了确定性,出?
其他文献
乌兰木伦遗址于2010年5月发现,同年6-7月由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大量的文化遗物。鉴于遗址的重要性,2010年的9-10月,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与中国
明清之际,许多遗民文人、山水画家都雅好游历。其中,查士标的游历比较突出:他既‘身游’于东南一带的山林水泽、人文景观之间,广交遗民、文人画家、东南名士。又‘心游’于古代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水利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却令人堪忧,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
能源金融市场是能源与金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市场形态。随着国际能源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能源与金融的联系日益紧密,能源的金融属性突显。中国发展能源金融市场起步
患者,男,58岁,因右脚跖趾红、肿、溃疡2个月有余而入院。患者平时身体欠佳,既往有肺炎、肾炎、类风湿、高血压、神经性尿潴留等病史,并1995年9月~1996年10月因右肘滑膜瘤而反复手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墙上的斑点》、《邱园纪事》、《雅各的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幕
新近出版的三本有关中缅关系的学术专著,增加了读者对中缅关系的理解和认知,也丰富了读者对相关国际关系理论的认知。三本专著在言说方式上各具特色,相互对照,可以使读者对中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分析、研究国内外与退耕还林相关的政策、技术、恢复生态学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的研究
小云山六七号西汉墓同为夫妻合葬墓,结合墓地其他墓葬分布情况推测,此处应为家族墓地,墓主属东阳城内居民。此次发掘为研究汉代城市平民的生活习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她既是“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述者,又是“诗化小说”的倡导者。她一生都力求突破传统,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