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在语域中的体现—以《瓦尔登湖》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r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韩礼德与马丁二人先后提出语法隐喻概念以来,学术界对其探讨与争论从未停歇。语法隐喻从属于功能语法,与修辞学的隐喻和认知语言学中所提到的隐喻均不相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语法隐喻置于语言学的其他领域之下,并探讨其中的关系,譬如语域领域。这种交叉研究正不断完善着语法隐喻理论。
  现有研究已经表明,语域偏离直接导致语法隐喻的产生。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实用文本,极少涉及文学语篇。本文以《瓦尔登湖》为例,证明了语域偏离对语法隐喻的影响在文学语篇中仍然成立。
  《瓦尔登湖》,又名《在丛林中生活》,于1854年首次出版,是亨利·大卫·梭罗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人类巨大的哲学思想宝库。时至今日,依然受到世界上诸多读者的大力追捧。这部著作的语言学研究可从多角度展开,但将其置于语法隐喻视角的探讨却很少见到。本文尝试从该角度进行探究,运用语法隐喻理论和语域理论三要素:语场、语式、语旨对其进行解读。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和语域理论,运用林正军广义的语法隐喻理论界定为框架。研究方法采用内省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了:1.在《瓦尔登湖》中,语法隐喻在语域中是怎样体现的,即,一致式是通过何种语场偏离、语式偏离、语旨偏离转变为隐喻式的。2.作者基于什么原因,需要通过改变语场、语式、语旨而产生语法隐喻。3.潜藏在语法隐喻之下的作者想要传达的真实意图。
  研究表明:首先,《瓦尔登湖》中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我们把与语域一致的言语表达式看成一致式,把偏离语域的言语表达式看成隐喻式。作者为语义表达的需要,可以通过改变其语域而产生与一致式表达意义不同的言语表达式,即隐喻式。在语场上,通过对每章的语场分析以及小句语场分析,我们发现,作者通过“声东击西”的方式,用房屋建设隐喻国家建设、自然界规律隐喻社会法则、火车汽笛隐喻工业之声等,产生了语场偏离,而二者所表达的语义又存在相关性,因而形成了语法隐喻;在语式上,《瓦尔登湖》本应全书采用书面语(一致式),但书中却不乏一些日常口语(隐喻式),这是产生语法隐喻的第一重语式偏离;此外,梭罗希望通过《瓦尔登湖》规劝读者,但却将说教语式(一致式)转变为叙述语式(隐喻式),这是第二重语式偏离;梭罗用大量的外国语言及古语(隐喻式)代替现代英语(一致式),对当下社会现象进行隐喻,这是第三重语式偏离。语旨上,作者的身份本应与其言语表达式一致,而梭罗却混用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在《瓦尔登湖》中,第二人称有时指读者(一致式),但大多数时候指作者本人(隐喻式)。这样做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身份界限,从而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其次,十九世纪的美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动荡期,梭罗所倡导的超验主义不被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接受。因而,梭罗在语言上借助语法隐喻,试图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的思想。最后,《瓦尔登湖》通过语域的偏离,产生了语法隐喻,进而更好地表达了隐藏在文字下的作者的深层意图——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及展望。
  本文的研究结果扩展了语域视角下语法隐喻理论的应用范围,证明了在文学语篇中,语域偏离对语法隐喻的影响仍然存在。
其他文献
作为当代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扎迪·史密斯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英国移民的文化身份问题。本文从约翰·贝里的文化适应理论和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出发,探究史密斯的代表作《白牙》中移民文化身份的建构主题,揭示了二战结束后移民在英国人歧视和排外下生存的艰辛。  本文首先分析小说中萨马德等三位移民陷入不同的身份危机,萨马德在白人文化和母国文化之间的摇摆不定、克拉拉在英国社会的异化及艾丽对白人文化的盲
学位
话语标记语广泛存在于不同语言中,是语篇分析和语用研究的热点话题。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人们仍把话语标记语当成口语中毫无意义的填充语。但是随着日常语言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话语标记语对促进语篇连贯性,缓和人际关系,进而实现成功的交流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以I mean为例1,通过对Santa Barbara Corpus of Spoken American English(Part1)和Spoken Eng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渐深入的背景下,英语写作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二语写作教学的研究重点。随着对写作反馈研究的不断深入,重述和元语言反馈逐渐成为二语写作教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国外对重述和元语言反馈在写作教学的研究数量众多,而国内对二者的研究相对匮乏,并且对于二者在写作教学上不同影响的探究尚不充分。  鉴于此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也日趋成熟。尤其是在写作教学方面,基于计算机辅助写作教学而研发的写作自动评分系统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即时反馈和评分,也可以减轻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负担,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与反馈方式。国外关于自动评分系统研发与应用的研究已经颇具规模,而国内对于自动评分系统的研发起步较晚且相关研究有限。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句酷批改网与冰果英语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交通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局面。通过密切的交流,中美两国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文化冲突。文化冲突不单表现在中美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异质语言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其表达方式也会千差万别。与公共语言相比,日常生活语言更加贴近现实,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社会群体的差异性。而一些优秀的跨文化作品作为记录人们日常生活的载体,为
2012年,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此事在翻译界掀起一股研究热潮,而莫言作品的英译者——葛浩文更是成为了翻译界的焦点,可以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功不可没。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汉学家和翻译家,葛浩文已经翻译了三十多位作家的七十多部作品,翻译功底纯熟高深,其研究价值显而易见。因此本文选择将葛浩文的英译作品作为研究案例。  葛浩文素有“中国文学的首席翻译家”和“中国文
学位
粗俗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能够映射社会生活,承载着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并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使用粗俗语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不仅可以体现其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和人物形象,还可以反映出他们的社会礼节、道德、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因此,在民间文化和社会习俗传播这方面,粗俗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由于粗俗语言本身的粗鲁性,其研究价值和重要性容易被学者和译者忽视,与之相
学位
世界中存在着不同认识,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所承载的语言、文化以及个人特征。世界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产生认知,文化、传统、价值观吸收了这种认知后,构成了一种认知模式——语言定型,它简化了来自外部的信息并加速了感知世界的过程。如今,语言定型是语言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代表着我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和固定范式,具有主观评价色彩,可以表达出在普通情境下社会群体内部的相互评价。在常规的交流环境中可
学位
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中外学者从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概念隐喻理论是众多研究成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理论成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许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包括对经济、政治、外交以及科学话语的研究。  由于文化的不同,英汉隐喻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受到了许多国内外学
学位
本研究旨在研究手势隐喻的作用以及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以促进其在英语演讲中的表达,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方向与方法。  隐喻的研究历经了数千年,并且一直随着时代不断完善。隐喻的研究从修辞学过渡到了语言学、哲学。1980年,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多种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介交织。因此,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Charles J.Forcev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