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改革的历史逻辑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石创立的唯物史观展现了宏大壮阔的历史发展图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交换方式的变迁过程,是资本主义诞生并伴随着“异化”、“物化”矛盾发展的过程,是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存在和人类社会在辩证中走向“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态”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政治革命推进历史进步的模式,另一种则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社会革命引领社会发展的模式。两大发展模式以不同的社会历史实践特征在唯物史观中分别映现出革命与发展两大视域,相应视域下又形成了不同样态的历史逻辑主线。在革命视域之下蕴含着社会政治形态变革嬗递的逻辑,在发展视域之下蕴含着人的发展和生产方式发展的逻辑,而革命、发展视域具有共同的逻辑内核,即历史发展的辩证逻辑。唯物史观的两大理论视域及其蕴含的四重逻辑呈现是以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现实为基础,并在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中形成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其中,发展视域下的人的发展和生产方式发展的逻辑以及历史发展的辩证逻辑为当代中国改革思想建构与实践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遵循。在人的发展的逻辑中,从“人的依赖关系”为主导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的“依附人”,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人”,再到共同体中“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三个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三种发展样态展现了人的自我异化扬弃的人的发展的客观而重要的逻辑路径。这条逻辑点亮了穿越“异化劳动”窘迫之境最终走向“人类解放”丰富瑰丽历史之境的辩证精神之光。在发展视域的另一条逻辑上,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深入研究为基础,并在理论探析中凝结成了“前工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发展的逻辑。这一逻辑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线的向前追溯和向后展望的有关生产方式的历史承继与发展的逻辑脉络清晰可见,散射着唯物史观发展视域的理性光芒。从发展视域下两条逻辑牵引的历史发展的辩证趋势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发展还是人的存在形式的发展,都凝结着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形而上的辩证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出了积极扬弃,引领历史走向建树建构、发展攀升、超越自我,走向“更高阶段”,而最终以肯定性的辩证精神诠释了世界发展的本质。在发展视域的社会革命实践牵引下形成的历史逻辑之境中探究马克思文本,回到马克思的本初之境,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之辨中、在社会革命下“两个决不会”的历史辩证发展解析、对消灭私有制的多路径探索、渐进性的非暴力式的民主政治改革阐释中,以及在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分析与展望中等不同层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改革思想。这些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批判、实践探索和辩证发展的逻辑,与唯物史观发展视域下的历史逻辑本质相互印刻呼应,是改革开放最本源、最直接的理论与实践遵循。当前对唯物史观及社会改革的研究中,前苏联的学者及部分市场社会主义学者的解读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多为社会经验性的学理考察,却缺失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身理论品格或方法论意义上于社会改革本质规定上的理性支持。国内的理论研究一方面多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斗争、革命视域指引之下来研究社会进步的动力,并迂回地探寻改革的理论根源,缺乏对唯物史观发展视域下改革思想、实践及逻辑的直接理论遵循探析。另一方面,在历史逻辑研究上,多从改革开放40余年自身发展的历史实践上解析,缺乏于唯物史观历史逻辑中人类社会对象化的辩证生成发展上求索改革开放本质要义、运行规律、发展趋势和实践遵循。规避这些不足就必然要求将改革开放付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历史实践、付诸于人类社会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付诸于工业化社会的辩证生成、付诸于世界历史的衍生发展、付诸于唯物史观宏大广博的历史视域及历史逻辑之下深入研究,以更为全面地探寻其实践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凝炼其深刻的历史逻辑本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是在唯物史观指引下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唯物史观发展视域下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变迁逻辑的直接现实、是以“人民性”为价值旨归的人的发展的逻辑以及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拒斥资本向驾驭资本转变的辩证的逻辑的理性外化与展开,它推进了中国工业化历史在新的时空中革新探索、自鉴超越、辩证生成。唯物史观历史逻辑形而上的力量牵引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根植于中国大地的改革思想与实践,这既内涵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底蕴,又具有中国意趣、气象和风范,并于二者交相辉映之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示范意义,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新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提高,基建建设大力发展,预应力锚固体系在桥梁建设、隧道挖掘、矿道建设、抗震救灾等广泛运用,其固定稳定性强、施工简便、效率高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锚固体系是由锚具夹片与锚环配合进行锁紧固定,锚具夹片的质量及可靠性对锚固体系的锁紧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锚具夹片坯料的等分切割多采用人手工进行分步式等分切割,切割的工步繁杂,加工质量及等分精度无法保障,因此研发一种能够
6061-T6铝合金凭借比强度高、韧性好、密度较低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等领域上得到广泛应用。熔化铸造等传统加工方法是铝合金常用的加工方式,其发展时间长,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广。常规的熔铸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对于铝合金来说,其金属液态成型的工序多,难以精确控制,使得铸件质量不够稳定,成型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导致其机械性能较低。
随着汽车工业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消费者更加青睐具有智能辅助功能的汽车产品。其中,以避免追尾碰撞事故发生的AEB系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商用车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但目前国内AEB系统的研究主要面向乘用车,相比之下商用车AEB系统的研究则进展缓慢。因此,深入开展商用车AEB系统的研究将降低其碰撞事故中带来的人员与财产损失,促进商用车智能化快速发展。本文以国内外AEB系统研究成果为
本文主要介绍了钻井船上部大型功能模块总体设计思路,包括模块的总体布置及模块分块原则,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船体变形对上部模块及其支撑结构设计的影响及模块支撑架构的
我国东北、西北、甘肃及宁夏等地都属于季节性冻土区,区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3.5%。在这些地区的路基、埋地管道及函道等工程中,因制约土体冻胀量发展产生的法向冻胀力使得工程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选取哈尔滨市松北区某工程粉质砂土,通过测定所取粉质砂土物理参数,结合松北区地温、气象资料选取试验影响因素及其数值,测试其在不同补水边界、压实度、初始含水率和变温方式下法向冻胀力的变化情况。为了实现对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而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必将引起地铁线路出现空间交叉现象,新建地铁隧道势必对既有地铁隧道产生影响,如新隧道盾构施工会扰动周围土体,使相邻既有隧道结构发生变形,危及既有隧道的安全等。本文以常州地铁2号线青洋路站~入段线区间盾构上跨
刚性罐道作为在立井提升系统中的导向装置,是保障提升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由于刚性罐道结构和环境的限制,长时间工作会产生整体或局部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本文开展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智能故障诊断及故障定位策略用于检测刚性罐道的状态,并设计提升设备的健康监测系统。首先,通过研究立井刚性罐道结构特性,搭建了由立井提升机械结构部分和电控系统部分组成的立井提升系统试验台,并根据提升容器的运
成长于启蒙时代的马克思,通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指出了古代社会个体自由和价值的缺乏;但同时也指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后产生的市民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是用来弥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和未来DEMO聚变示范堆之间的技术不足而设置的一个重要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窗口插件是安装在CFETR主机赤道平面窗口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主要是用来安装各种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土地发展的新模式,同时也割据了传统的人地关系,随着农业生产性景观的发展,本文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建立土地与人的联系,继承和发展浙江农业文化的根基,通过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浙江农业生产性景观进行调查,分析其景观特点,探究浙江农业生产性景观的应用策略。本研究主要的内容与结论有:(1)通过对2018、2019年浙江“100个最美田园”的总体调查,依据农业产业类别将浙江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