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分子凝胶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及分离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识别与对映体拆分的研究对生物、医学及材料等相关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超分子凝胶诱导产生的超分子手性,并利用其手性放大的特点,可实现对手性分子的识别和分离,这为分子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利用凝胶因子DBC(N,N’-二苯甲酰-L-半胱氨酸)形成超分子水凝胶的超分子手性,通过加入氨基酸对映体后荧光探针在聚集体中荧光光谱的差异,实现了对谷氨酸(Glu)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利用金属离子与DBC的配位作用形成超分子金属凝胶,有效增强了对Glu对映体的识别灵敏度;另外,通过紫外光还原谷胱甘肽银超分子水凝胶(Ag-GSH)制备了手性银纳米簇(Ag NCs),利用Ag NCs的荧光信号实现了对苯丙氨酸(Phe)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并将Ag NCs负载至琼脂糖水凝胶中,有效实现了Phe对映体的良好分离。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Glu对映体对DBC凝胶形成动力学和凝胶中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影响的差异,可实现对Glu对映体的手性识别。相比于D-Glu,L-Glu的加入导致DBC凝胶形成更慢;同时,L-Glu对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明显大于D-Glu,其相对差异可达40%。研究表明,0.25wt%的DBC超分子水凝胶可识别的最佳Glu浓度范围是3.0×10-4mol/L~5.0×10-3mol/L。同时还发现,手性DBC分子形成超分子聚集体时发生了手性反转;DBC只有在聚集态时才可实现对Glu对映体的手性识别。2.金属Al3+与凝胶因子DBC可形成超分子金属凝胶体系,相比于DBC超分子凝胶,DBC-Al体系可有效提高对Glu分子的手性识别灵敏度,RD值增至两倍。这是由于金属的配位作用使凝胶结构更为致密,诱导产生更强的超分子手性所致。3.通过紫外光还原Ag-GSH可制备具有光学活性的荧光AgNCs,相比于L-Phe,D-Phe的加入使体系荧光增强程度更大,其RD值可达30%。TEM结果表明D-Phe的加入可导致Ag NCs部分团聚,这是Ag NCs可实现对Phe手性识别的原因。4.将AgNCs负载于琼脂糖水凝胶制备了手性复合凝胶,利用AgNCs的立体选择性和凝胶的吸附性能可用于Phe对映体的拆分。研究表明,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手性复合凝胶可优先吸附50%的D-Phe,而对L-Phe的吸附仅有7%。所制备的手性复合凝胶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以及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其他文献
<正>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提供的广告监测数据,2002年全国电视广告投放额达到910亿人民币(广告费用的统计根据各电视台的公开价格计算,不考虑折扣与竞投),这比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浮肩损伤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受伤至手术时3~19 d,平均10.2 d。结果术后除1例失访外
针对现实中车辆调度存在的时间约束与各配送点的实际问题,采用修正的C-W节约启发式算法求解和分析了带有时间窗约束的非满载车辆优化调度问题。这种算法得到了最优路线,从而
发行量、覆盖率、收视率等数据只反映了媒体之间“量”的差距,却忽略了“质”的差异。我们需要一个能够真正反映媒体价值的指标——影响力!
放大特性是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大型化的重要技术问题,炉膛放大设计需要研究二次风的穿透性、给煤和循环灰的扩散均匀性及气固流动稳定性等炉内过程。提出了CFB锅炉放大设计
基于Shockley二极管理论的Ⅰ—Ⅴ特性曲线方程,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及各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太阳辐射,降低电池温度、串联电阻和二极管反向饱和电
研究采用不同碳素物质为碳源、不同温度、pH为实验因子,液体震荡培养鸡枞菌丝体后,测定其生物量,以弄清其最佳碳源和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鸡枞菌在葡萄糖、蜂蜜、蚁酸为碳源,
论述活性炭纤维(ACF)优越的空孔结构特性及催化改性处理对其气体吸附性能的影响,指出改性后ACF表面引入的含氮和含氧官能团有利于在低温下综合吸附烟气中SO2、NO、Hg等污染物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分组,
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热损失的重要指标,其受到机组负荷、煤种(煤质)、燃烧系统控制参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难以用1个线性的数学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锅炉的历史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