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时间同步系统中接收和中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双向卫星时间传输(TWSTT)和卫星共视法已经无法满足精密时间同步需求,基于光纤的时间同步系统由于成本低,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高稳定性,已 经成为构建地面时钟基准网的研究热点。但光纤通信系统中激光器、脉冲发生器、电光调制器和光接收器等器件以及光纤链路的噪声和非线性等都成为制约系统性能提升的首要因素。其中,光纤时间同步系统中的光接收和中继模块用于光信号正常接收和转发,无疑对系统性能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保证接收端适应输入信号动态范围的变化,实现时间同步信号的“无失真”放大并引入较小的噪声,同时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将是设计光接收和中继的关键技术难题。由于单频正弦信号存在周期性相位模糊的问题且基于高精度锁频求频差的定时技术尚在研究论证阶段,光纤时间同步系统通常以脉冲作为承载,以强度调制或相位调制等方式,将电同步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送入光纤链路中。之后通常采用环回法(Round-Trip)或双向比对法,依托脉冲上升沿,在系统发送端将环回的接收信号和原始发送信号进行时间比对,从而完成验证和反馈以实时调整时间同步特性,实现时间粗同步。可见脉冲边沿的优化和接收放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同步水准,是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低噪宽带平衡光电探测器时间同步信号常选用2~5 V纳秒级上升沿的秒脉冲,涵盖DC至射频等宽带频率成分,宽带探测下低噪设计保证接收脉冲时引入较小干扰是一大挑战。而长距离传输后光信号大幅衰减要求探测器提供较高灵敏度。此外接收后中继回传时要匹配中继模块的触发电平。最后为兼容相干解调系统,需要设计平衡探测。为此本文探讨并自研了多种结构光电探测器,其中基于跨阻放大(TIA)的高增益、宽动态和高速特性,选用低噪声电流的光电探测专用芯片并使用低噪设计以限制宽带高频噪声;选用大压摆率芯片产生大幅度快速上升沿响应;引入Bias-Tee低高频分离规避直流耦合对运放线性工作的影响并单独进行低频精密放大;最终设计并实现了双路放大低噪(平衡)光电探测器。该探测器高频通频带为10 kHz~360 MHz,跨阻增益10.8 kΩ,本底噪声13 mVpp;低频通路为电光调制器提供了底噪小于6 mVpp的DC~4 kHz低噪反馈控制信号。达到和商用探测器同等水平。平衡探测器两臂共模抑制比(CMRR)在高频段达11 dB以上。经实验测试验证,在使用该探测器的实验室1400 km光纤时间同步时间双向比对系统中测得时间同步抖动标准差即STD等于29.77 ps@27 hour。背靠背情况下STD=13.18 ps@45 hour。满足实验室系统基本要求。(2)宽带功分器进行时间比对时,需要使用宽带功分器以保证两路比对信号的高度一致性(同源性),从而提高时间同步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因而设计一分二甚至一分N等分功分器是必要的,其中二、三端口间要具备尽可能高的隔离度以削弱端口间信号的相互影响。以威尔金森功分器为理论基础,基于多节λ/4阶梯阻抗变换和阻抗变换低通原型滤波器,设计完成了 DC~400 MHz微带线和集总LC型宽带二等分功分器。两种功分器分配损耗小于3.7 dB,二、三端口隔离度13 dB以上。测得系统方波发生器同一端口功分出的两路信号时间比对稳定性STD<1.4 ps,明显优于方波发生器两不同端口测得的约7 ps的STD指标。(3)亚纳秒级脉冲发生器同时为改善光纤链路中的脉冲特性,可在发送端或接收中继处引入脉冲发生器,通过原脉冲信号触发,重新产生更高质量的脉冲信号。基于射频晶体管(RF BJT)的雪崩效应,设计实现了亚纳秒级脉冲发生器。测得输出脉冲下降沿达600ps以内,接入系统后显著缩短了同步脉冲的边沿上升时间。下降沿时间抖动STD<8ps,没有明显降低源脉冲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为了检测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NBIN863对作物根结线虫病晚期的田间作用,对大棚中已严重发病的甜瓜植株进行灌根处理,调查NBIN863制剂对线虫病害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用药30 d后,甜瓜收获时,NBIN863悬浮剂灌根处理的甜瓜中死棵率为40.00%,收获甜瓜的平均重量为2.41 kg,甜瓜根际土壤中的线虫数量约为22头每克根际土壤.与阿维菌素和清水对照处理相比,NBIN863明显减轻了根结线虫病害,提高了植株的成活率,增加了果实产量.
从罹病的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植株上分离得到1株病原真菌NBERC_H56,鉴定为Alternaria perpunctulata,其发酵液对马唐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明确菌株NBERC_H56的活性物质基础,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菌株大量发酵,经提取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经LC-MS以及NMR鉴定为Curvulin(1)、Alternariol(2)和Zinniol(3).研究首次发现真菌Alternaria perpunctulata具
为了筛选新的抗菌药物并于体外验证其抗菌活性,利用猪链球菌感染的THP-1细胞基因芯片结果,通过Connectivity map(Cmap)数据库筛选抗菌药物.测定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icoccus aureus)、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的最低抑菌浓度及其对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初步筛选潜在抗菌活
以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作为参照靶标,使用水琼脂表面涂布微孔板法及小型盆栽法对稗子[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的筛选敏感性进行试验.使用微孔板法对化学除草剂标准样品、真菌及放线菌除草剂标准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除草活性比较;使用小型盆栽法对真菌及放线菌除草剂标准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除草活性比较.结果表明,微孔板法中稗子的敏感性差,尤其不适用于针对稗子的微生物源生物除草筛选;小型盆栽法中稗子与马唐的敏感度相近,适用于针对稗子的微生物
叶片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高速的恶劣工况下,极易出现损伤,及时发现并监控服役过程中叶片损伤对保证飞行安全至关重要.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无接触、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对材料近表面裂纹和涂层缺陷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统计归纳航空发动机叶片典型缺陷类型和成因,对比主动红外热像技术的代表性激励方式;针对主动红外热像技术在叶片疲劳裂纹和表面涂层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智能算法在缺陷识别和定量评估方面的应用;总结归纳了主动红外热像技术面临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体
基于推广的负二项稀疏算子利用预设新息过程分布法构造一个一元INAR(1)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概率性质并利用拟似然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同时也考虑了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评估了这些估计方法的有效性,并应用实际数据给出模型的应用,通过比较得出基于推广的负二项稀疏算子带有几何新息过程的INAR(1)是更适合数据的模型.
通过RobotStudio软件对ABB工业机器人实现去毛刺打磨工作站仿真,在仿真工作站中,建立ABB工业机器人的工件坐标,设置机器人工具,创建Smart组件,创建工具坐标系,创建轨迹、编程,进行仿真设计以及相应的验证.该仿真为亚龙YL-1360A型工业机器人去毛刺系统控制和应用装备打磨运动轨迹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能够进一步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随着认知科学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融合,学者们重新对环境美感体验展开思考.与外显的逻辑判断相对存在的审美判断,是内隐的、基于本能或经验的人脑对信息的直觉加工.因而美感体验也就是人脑对环境信息快速加工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对外部环境信息进行认知,从而快速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生存的选择.虽然人类对自然具有天然的喜爱,但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更为复杂.多种貌似纷杂的环境感知可被简化并监测,而这也给了研究者和设计师带来了新思路.与此同时,多个学科的相互融合促进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感官的延伸提供了新的可能.希望藉由本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一种绿色环保的新方法来解决钢结构在去除老旧漆层上的问题.本文采用纳秒激光对除漆进行研究,探究了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功率、频率、扫描速度及扫描次数)对Fe元素重量百分比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预设的参数范围内,振镜扫描速度的变化对Fe元素重量百分比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并确定了较佳的除漆参数:功率70 W,振镜扫描速度1100 mm/s,激光频率80 kHz,扫描次数2次,得到了粗糙度在50~100μm之间且无漆层残留的加工效果.
针对Hyundai-Hs220型六轴机械臂,采用改进D-H建模法建构机器人关节坐标系,分析并推导了正逆运动学方程,基于MATLAB平台及机器人工具箱在仿真环境下构建机器人模型,分别对正逆运动学方程进行仿真和计算,并验证了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在关节空间内进行轨迹规划的实验,得到了各关节连续平稳的运动曲线,为后续进行轨迹规划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