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蛋鸡场粪便含水率的现场测试,探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鸡舍环控措施下粪便含水率的高低;通过饲养试验研究蛋鸡舍内温度、饮水量、采食量对粪便含水率的影响,以及借助人工气候箱研究温度、湿度和模拟四季气候条件下粪便含水率及其它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现场测试结果育成期蛋鸡粪便含水率为73.37%,显著低于产蛋期的粪便含水率(75.30%)(P<0.05)。
产蛋鸡舍内粪便含水率处在76.46%~74.56%之间;横向上,舍内中间位置的粪便含水率为75.28%,略高于两侧位置的粪便含水率;纵向上,Ⅱ区的粪便含水率为75.49%,稍高于Ⅰ区和Ⅲ区,Ⅲ区的粪便含水率最低,为74.89%。
粪便贮存期间含水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从第1天至第5天,粪便含水率逐渐升高。
(2)温度、饮水量、采食量对蛋鸡粪便含水率的影响温度影响蛋鸡的饮水量和采食量,且与饮水量和采食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蛋鸡粪便的含水率随饮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相关系数为0.852。设蛋鸡饮水量为X(ml/100g采食量),粪便含水率为Y(%),则Y=0.025X+74.093;采食量对粪便含水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
(3)温度和湿度对蛋鸡粪便含水率的影响温度显著影响粪便含水率(P<0.05),35℃组的粪便变含水率从76.88%下降为63.87%,30℃组的粪便含水率从74.66%下降为31.68%,且35℃组与20℃、25℃、30℃组间差异显著(P<0.05);粪便pH整体上随时间延长表现出上升的趋势,35℃组与20℃、25℃、30℃组间差异显著(P<0.05);粪便中全氮含量整体上较处理前低,35℃组与20℃、25℃、30℃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粪便硝态氮的变化整体上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35℃组与25℃、30℃组间差异显著(P<0.05);粪便中全磷、铵态氮、有机质的变化,四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湿度对粪便含水率、pH、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及全磷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期间,四个湿度组的粪便含水率从76%左右下降到35%左右,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粪便pH整体上随时间延长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四组间差异不显著;粪便中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四组间的差异亦不显著。
(4)模拟四季温湿条件下蛋鸡粪便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四组粪便含水率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夏季组下降最明显,且与春、冬季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四组蛋鸡粪便的全氮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冬季组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蛋鸡粪便含水率与蛋鸡的饲养阶段、饮水量有关,在粪便的贮存过程中,环境温度影响其含水率、pH、全氮及硝态氮的变化,而湿度对其含水率及其它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