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新农村建设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基本上已经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取得了共识,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也在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第一,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第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四,农业生产稳步提升;第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但也存在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城乡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束缚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发展存在的不平衡现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20)》,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也取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第一,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二,改善了基础设施;第三,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第四,探索了以“四在农家”为代表的有效的建设模式。但还存在城乡贫富差距较为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贵州省福泉市黄丝镇江边布依寨在2006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工程后,开启了江边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江边寨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项目扶持、部门共建”的方式,按照“村寨亮化是基础、产业带动是关键、乡风文明是根本、群众致富是目的”的思路,经过第一、二、三期试点工程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在经济方面实现了以下突破:完善了产业结构、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基础设施。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以下进步:领导体制和观念得以完善、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在文化方面取得以下成果: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村寨文化内涵得以拓展、文化活动影响力大大提升。江边寨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喜成就中取得了以下经验。第一,因地制宜、走特色经济之路。正确处理民族村寨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发展民族村寨特色旅游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果;第二,做到政策扶持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学发展,又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做到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以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发展先进文化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并重,在打造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正确处理发展先进文化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江边经验对于民族村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因地制宜、抓住特色是民族村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的核心。民族村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研究其特殊规律。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是推动民族村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法。第二,民族村寨需要在渐进式发展中把握跨越式发展机遇。取得渐进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资源环境,是在落实上级政府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建立并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平台,发展规模经济,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第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