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产业内贸易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gge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内贸易是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趋势,对产业内贸易的测算已成为衡量两个国家贸易合作的深度的关键性指标。而韩国是中国的重要经贸伙伴,自92年建交以后两国的贸易就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目前,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截止到2005年双方的贸易量翻了15倍,达到1084.77亿美元)。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如何认清两国贸易结构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加深两国今后的相互投资、和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韩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层次和分工状态,以及两国产业内的互补和竞争趋势,应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文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理论基础和定量、定性分析框架。鉴于国内外文献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研究系统性不足的问题,本文侧重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和评价中韩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层次和竞争互补状态,并试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福利效应作框架性分析,通过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测度和横向、有针对性的比较,形成较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本研究的定量分析以传统的GL指标为主导,进而代入自93年以来的联合国SITC Rev3分类标准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指标进行逐个测度,再将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贸易和水平贸易,并对两国的产业内分工层次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同类指标值进行比较,最后对两国的互补优势、竞争性产业作趋势分析。具体测度、比较分析过程为,先GL概括性指标,再贡献率、分工程度、影响因素、互补和竞争性对比。 本研究的定性分析是以定量分析结构为基本分析导向,侧重从正面效应、负面效应、福利影响等方面,对中韩产业内贸易作比较系统的分析。经过以上的研究发现: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双方贸易额的扩大,单纯利用其各自的经济优势的动机仍然广泛存在;但在14年的发展过程中,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形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垂直产业内贸易在大部分商品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与此同时水平分工的商品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商品为主,机械电子类产品仅次之,正在从互补向竞争性转变。本文最后则对当前及将来一段时间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作了展望和建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了量较大的数据的采集、汇总和测评工作,并尝试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1. 内容的创新:本文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中韩产业内贸易更深层次的分工,互补和竞争的关系,从而剖析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福利效应。 2. 方法的创新:本文在传统的分析产业内贸易的手段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平面三维的比较方法,通过和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的对比,更加直观、清晰;其次,本文还运用模型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作了回归分析。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期刊
国债市场是债券市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对于为资金市场提供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利率,为市场上的各种利率产品进行定价,以及进行风险预测和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从而建立金融市场基准这一任务显得越发急切和重要。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利率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