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培育的实践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ud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质是一种进行价值观念培育的教育,高中时期是学生树立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既有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完善,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顾虑到学生现下生活的需求,将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科的重要目标之一。由此看来在生物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既顺应了学生的发展,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本研究在调查高中生社会责任现状的基础之上,得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存在问题,且社会责任有待提高的结论。针对这些问题,以高中生物必修一为载体,分析其中涉及社会责任的素材,依照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生物学教学的要求,查阅文献并观摩一线教师的优质课,构建出了在生物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三个有效策略,分别为创设情境教学策略、专题教学策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策略,并灵活的选择用于生物课堂之中。本研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首先,查阅文献厘清社会责任培育以及在生物学科中培育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为开展进一步的实践教学研究奠定深厚的基础。其次,将新课标中关于社会责任的描述,详细的划分成了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计相关问题做成问卷,对山西省临汾市某个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选取两个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开展了培育高中生社会责任的教学实践研究。本研究在实践前对临汾市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关注社会议题均值最低为2.77,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比较少;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均值最大为3.98,说明健康生活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科学实践均分为3.29,分值相对来说较低,说明学生对于一些生物科学知识大多停留在课本,无法更深一步的联系到生活实践,也很难解释清楚一些生活现象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本研究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之后,用社会责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后测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均分较对照班来说均有所提高,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专题教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三个策略来培育社会责任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戏曲特色课程是融合通识课程与校本课程而形成的一种更具特色的戏曲通识课程。它立足地方特色,以当地代表剧种为主要开发对象,寻求地方戏曲与现代大学生审美趣味的共振点,通过具体、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感受地方戏曲弦歌不辍的传承中提升核心素养。作为戏曲大省,山西戏曲剧种繁多。四大梆子,被认为是三晋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样式,也是传承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载体。高校承担着培养戏曲优秀人才的责任,开发山西高校梆子
学位
场景元素于作品画面的构建以及对现实事物的理解认识与再创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契合如今的时代精神,人文特性和表现性。包含场景元素的油画创作可以客观地再现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内心情感,反映创作者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判断。主观情感的表现与合适得当的油画技法相结合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是推动当代油画向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油画场景元素作用于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取景构图,造型立意,色调色相,意蕴表现等各个方面都需要
学位
静态交通管理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汾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广大市民对停车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市区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前瞻性,可用于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的比例偏低,而且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车位需求与车位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简而言之,当前临汾市区面临着静态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与静态交通供给有限之间的
学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理念,但要促进经济内循环,劳动力要素的合理化配置是重要方面。农民工作为劳动力流动中的主要群体,其流动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务工效果,还会影响流出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在实际的流动过程中,劳动力要素的地域错配现象愈加凸显,农民工由于信息不完全和风险规避心理,偏好参照于先行者的示范信息或他人的流动决策。影响农民
学位
地表节肢动物作为生活在土体内或土表凋落物层的生物群体,其生命活动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及内部生态过程的深刻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等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均会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同样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结构和特性。山西省作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煤炭大量开采后堆积形成的煤矸石山由于其自燃性质和淋溶作用已经对周边土地、植被以及人居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已通过人工复垦等方式对已退化煤矸
学位
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进行间套作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对气候、水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作物产量,有利于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不同间套作模式下冬小麦和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为材料,通过田间观测、取样与测产,对两种模式下作物的生长发育、SPAD值和产量等进行分析,计算不同间套作模式下作物的生长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与
学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区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揭示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流域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漳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多种数理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气象水文要素的历史演变规律,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作用。通过构建适用漳河流域的S
学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浪潮正在向我们袭来,社会各界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在老年人群体中,还有这样一类特殊的老年人群体,他们离开故土,跟随自己的下一代迁至新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保障、社会交往、文化适应及心理适应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这一群体就是随迁老人。在创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基于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的现状,探寻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随迁老人社
学位
干旱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理清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降水及干旱特征,本文选取了黄土高原区69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基础气象数据,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Origin作图、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进行了处理分析,得到了黄土高原降水量与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图和趋势图;不同干旱指标年际变化图及不同地形区干旱频率分布图;不同环流因子与降水量、降雨侵蚀力、不同干旱指标的遥相关关系图。
学位
黄土高原上的河流冲积平原区近年来在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的影响下,生态用地被大量挤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威胁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特征及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生态安全廊道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0年—2018年间的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并分析了黄土高原粮食主产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及其时空变化,并基于9个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