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饲用玉米产量、营养品质和氮效率变化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既是重要的口粮也是优质的饲料,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饲用玉米各部位的产量、养分含量与营养品质及土壤氮素的变化,对玉米秸秆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氮肥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连续7年定位施氮试验基础上,以粮饲玉米和饲草玉米两季玉米为研究对象,设5个氮用量水平,粮饲玉米分别为0、90、180、270和360kg N/hm2(记为N0、N1、N2、N3、N4),饲草玉米分别为:0、22.5、45、67.5和90kg N/hm2(记为SN0、SN1、SN2、SN3、SN4),对两种玉米的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氮素变化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施氮增加了玉米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至收获期,粮饲玉米的茎、叶和叶鞘干物质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在吐丝期达最大值,苞叶、穗轴和籽粒总体上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收获期干物质量大小依次为:籽粒>茎>叶>穗轴>苞叶>叶鞘。粮饲玉米收获期地上部总干物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2处理达最大值为17684kg/hm2。第二季饲草玉米的生物量远远低于第一季粮饲玉米,但饲草玉米的鲜草产量随氮用量的变化规律与粮饲玉米基本一致,在SN3处理达最高值,为15417kg/hm2。
  (2)施氮降低了饲用玉米的磷(P2O5)和钾(K2O)含量,增加了地上部磷和钾的积累量。粮饲玉米各部位磷含量总体表现为:籽粒>叶>茎>叶鞘>苞叶和穗轴,积累量表现为:籽粒>茎>叶>叶鞘>苞叶和穗轴,磷总积累量在N2处理最大,比其他处理高出6.78%~54.9%;粮饲玉米收获期钾含量总体表现为:叶>茎>叶鞘>苞叶>穗轴>籽粒,积累量则为:籽粒>茎>叶>苞叶、叶鞘和穗轴,地上部钾总积累量施氮处理(N1~N4)比不施氮处理(N0)高出15.2%~23.5%。饲草玉米茎、叶的磷含量与粮饲玉米吐丝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磷含量表现为:叶>茎,而积累量是茎>叶,地上部磷总积累量SN3处理最大,比其他处理高出4.83%~148%;饲草玉米钾含量和积累量大小均表现为茎>叶,地上部钾总积累量SN0处理比SN1~SN4处理低39.6%~52.8%。
  (3)粮饲玉米秸秆粗蛋白(CP)的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籽粒CP含量和积累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从拔节期至收获期,粮饲玉米不同部位CP含量总体上有降低的趋势;CP含量总体表现为:籽粒>叶>叶鞘>茎>苞叶>穗轴,积累量为:籽粒>叶>茎>叶鞘>苞叶和穗轴,地上部CP积累量N1~N4处理是N0处理的2.22~2.81倍。饲草玉米CP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为:叶>茎,地上部CP总积累量施氮处理(SN1~SN4)是不施氮处理(SN0)的2.44~4.14倍。粮饲玉米秸秆和饲草玉米茎、叶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是施氮处理低于不施氮处理,粮饲玉米NDF含量表现为:穗轴>苞叶>叶鞘>茎>叶,ADF含量总体而言是穗轴较高,其次是茎、叶鞘和苞叶,叶最低,叶、叶鞘和苞叶的饲用品质优于茎和穗轴。饲草玉米NDF和ADF含量茎高于叶,其饲用品质较高。
  (4)全年氮肥投入与回收在N2/SN2处理基本达平衡,氮肥表观平衡为12.7kg/hm2,长期高氮量投入,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大幅度降低。
  综合考虑两季饲用玉米产量、营养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该区域全年的推荐施氮总量为247.5~360kg/hm2,其中春季粮饲玉米为180~270kg/hm2,夏季饲草玉米为67.5~90kg/hm2。同时研究发现,粮饲玉米籽粒、叶、叶鞘及苞叶的营养成分、饲用品质相对较高,可用作优质饲料成分,而茎和穗轴的生物量较高,适合作为粗饲料;饲草玉米茎、叶的营养品质优于粮饲玉米秸秆,可以作为优质饲料。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课题组考察采集和保育鉴定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托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C0015Q),首次利用具有特异优良性状(抗旱、耐寒、锤度高、染色体数目少)的蔗茅(Erianthusfulvus)野生种与甘蔗栽培种或品种(系)进行属间远缘杂交,扩大甘蔗遗传多样性;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蔗茅杂种Fl代材料进行早期鉴定评价研究,筛选具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为进一步选育生态适应
学位
叶片适度卷曲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迄今在水稻中尚未见卷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的报道。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基因组最小的单子叶植物,水稻在经济上及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上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克隆卷叶基因可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卷叶基因的利用奠定基础,相关研究也可为卷叶的分子控制机理乃至叶片发育机理的阐明奠定基础。本研究从6~Co-~射线辐照籼稻品系青华占(Qinghuazhan,简称QHZ)干种子的M2
学位
选用4个斑茅杂交BC2品系YCE03-135、YCE03-136、YCE03-267、YCE03-268及其亲系共12个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大田调查结合实验室试验,研究了斑茅杂交BC2代品系及其亲系间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差异,探究了斑茅BC2代品系在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产量方面的改良进展和遗传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斑茅高贵化育种提供了育种材料或中间亲本,也为在甘蔗育种上进一
学位
多倍体较二倍体存在很多优点,例如更加旺盛的生长力、更高的适应性和更强的抗逆性。植物多倍体化会影响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物学性状。LHY基因是生物钟调控的核心基因之一,生物钟调控植物的生长代谢,影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本实验以八倍体红颊草莓(Fragaria×ananassa)和野生二倍体绿色草莓(F.viridis)为材料,通过两者的杂交和杂交后代染色体加倍,分析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后
学位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S)是植物糖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关键的限速酶,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负责催化蔗糖分解与合成的可逆反应:蔗糖+二磷酸尿苷(←→)果糖+二磷酸尿苷-葡萄糖,在植物的呼吸、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利用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对葡萄蔗糖合酶有充分的了解,本文通过葡萄蔗糖合酶基因家族的鉴定、蔗糖合酶分解与合成活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蔗糖合酶的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转基因
学位
库尔勒香梨(PyrussinkiangensisYü.cv.‘Kuerlexiangli’)以独特而浓郁的香气著称,是栽培品种中不可多得的地方品种。研究香梨果实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阐明代谢机理,确定香气与前体物质之间的关系,为香梨香气的精准调控、品质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对香梨果实5~12月间8批次样品香气成分变化、前体物质及其酶活性变化、特异基因的表达量等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糖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番茄是典型的果实己糖积累型植物,高蔗糖积累型番茄对人类的健康将起一定作用,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目前有关蔗糖积累型番茄的蔗糖积累机理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以果实蔗糖积累型番茄(S)和己糖积累型番茄(H)为试材,初步阐明蔗糖积累型番茄果实糖卸载路径及蔗糖积累机理,以期为番茄果实糖代谢调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蔗糖积累型番茄果实(S)V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以
学位
枇杷属植物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石楠族,目前已知至少有26个种(含变种和变型),新世纪以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分子标记的方法对数量不等的枇杷属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但是,由于受取材条件限制(不超过20种)等原因,至今尚未明了各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其分子遗传图谱,虽然有本课题组和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分别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图距均过大,需要有更密图距的图谱。本学位论文基于课题组的枇杷属种质资源积累
该实验以2年生的大红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盆栽嫁接苗为实验试材.在CO浓度分别为近似大气的低CO浓度(400μ mol·mol)和高CO浓度(700μ mol·mol)下的两个自制的开顶式生长室内,分别研究分析了大气CO浓度升高对枇杷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生物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水分胁迫对不同CO浓度条件下生长的枇杷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绿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其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是目前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又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农业活动每年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同时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产生大量种养废弃物,这些问题亟待处理。目前国内外相关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即“反硝化-分解模型”被广泛用于温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