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是一种新颖的视频编码方案,该技术结合压缩感知和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特点,将视频编码端的大量计算转移到解码端,降低了视频采集终端的能耗,提高了视频压缩效率。目前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技术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的边信息生成质量、信号重构质量以及信号重构效率。首先,在边信息生成过程中,为了应对同一图像宏块内像素运动矢量不一致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边信息生成算法。该算法在运动补偿时增加了重叠块互相重叠的面积,并在处理重叠部分时,利用匹配块的匹配程度进行加权运动补偿。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不同视频序列的边信息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边信息图像的一些细节部分更加清晰,主观效果更好。其次,在信号重构时,针对子空间追踪算法中筛选原子准则不够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残差边信息的子空间追踪算法。该算法在筛选原子时并没有简单地采用信号能量较大者优先的准则,而是通过各原子对视频帧相似性的影响程度作为选择标准,利用视频信号的时间相关性提高原子选择的准确性。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低采样率下,本文算法能提高CS帧的重构质量,并且重构效率基本不受影响。最后,针对正交匹配追踪类算法效率较低而不能满足视频信息实时性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稀疏度自适应的快速重构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分布式视频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残差边信息的稀疏变换系数进行归一化硬阈值判决,估计出压缩感知帧与关键帧之间残差的稀疏度,最后将稀疏度的估计值代入到正交匹配追踪类算法中进行重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显著地提高了重构效率,并在低采样率下对重构质量也有一定改善。
其他文献
为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更加方便读者,西安图书馆引进基于RFID技术的读者自助服务系统.本文通过实际应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效果并找出问题,旨在摸索经验,以实现资源
随着专业通信用户对通信网络的接续时间、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CDMA2000系统复杂性也不断提高、业务功能不断增多。对系统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对系统
随着光通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光通信系统的侦听已经成为侦听者的重要工作部分。对光纤通信的侦听研究除了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光信号提取、对光加密信号的破解等技术外,
ITU-R提出了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FDD模式下:终端在500km/h的移动速度下,提供144kb/s数据传送速率;TDD模式下:终端在120km/h的移动速度下,提供144kb/s的数据传送速率。但这
为了节省信道容量和存储空间,人们通常利用人耳对音频信号高频信息的敏感性弱于低频信息的特点将高频信息直接截去,这必然导致音频质量的下降。因此,需要引入频带扩展技术来
学位
网络编码是一种新颖的网络传输技术,它从网络总体或系统性的角度出发,能有效解决最大流量、路由策略等问题。网络编码可以利用其在网络节点上对所要求传送的消息作适当的线性或
本文将阐述“互联网+”的内涵,并分析“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用户的影响,从公共图书馆工作实际方面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不断提高,实时监测相关用户的医用生理数据信息很有必要。传统智慧医疗方式大都通过无线的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本
H.264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TU-T于2003年3月提出的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相比以前的标准H.263和MPEG-4,H.264具有更大的编码效率,并且在相同码率条件下具有更高的信噪比。正是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视频点播、远程医疗、IP可视电话、视频监控等应用日益广泛。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网络,可以提供较高的传输带宽,结合嵌入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