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CT双低扫描在颅内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光子CT双低扫描与常规扫描在颅内CT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本研究探讨双低扫描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连续搜集我院2014年1月至5月60例行颅脑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6.8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甲组:男16例,女14例;乙组:男21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光子CT进行扫描。甲组,采用120kV、50ml对比剂;乙组,采用80kV、30ml对比剂。两组均采用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注射速率均为5.0ml/s,随后两组均以相同速率注入生理盐水30ml。扫描范围上至颅顶,下至颈内动脉起始处层面,打开管电流自动调制,参考管电流为100mAs,采用自动触发跟踪技术,感兴趣区(ROI)设置在右侧颈内动脉(约平舌骨层面),使用双筒高压自动注射器注射,注入对比剂10s后开始监测,当右侧颈内动脉CT值达到100HU时开始扫描,由足端至头端完成扫描。扫描完成后,记录患者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DLP计算人体吸收的有效剂量(ED),ED=k×DLP,其中k=0.0023。所得图像经过后处理工作站(MMWP)进行处理,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通过测量颈内动脉(ICA)海绵窦段及大脑中动脉(MCA)M1段的CT值、枕叶脑实质CT值的标准差(SD),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进行图像质量客观评价。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根据DLP计算人体效吸收的有效剂量。  结果:  1)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甲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实质的平均CT值分别为328±58、327±57、45±4;乙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实质的平均CT值分别为430±72、411±77、55±7;甲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信噪比(SNR)分别为47±36、47±32;乙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信噪比(SNR)分别为43±23、41±24;甲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40±33、40±31;乙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38±22、36±23;甲组脑实质的噪声为7±2;乙组脑实质的噪声为10±2。  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甲组图像质量大于等于3分的有28例,乙组有27例。  3)辐射剂量:甲组病例CTDlvol(mGy)为12.3±3.1、DLP(mGy*cm)为241±52、ED(mSv)为0.55±0.4;乙组病例CTDlvol(mGy)为6.3±1.2、DLP(mGy*cm)为122±21、ED(mSv)为0.28±0.1。  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完成,图像质量客观评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实质的平均CT值及噪声要高于甲组(P<0.001),甲组的SNR及CNR要高于乙组(P<0.001),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估得分使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并用Kappa检验评估2名阅片者图像评估的一致性,得出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名医师图像质量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组的辐射剂量通过比较得出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组的辐射剂量要比甲组低49%。  结论:  光子CT双低扫描不仅保证了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而且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 光子CT双低扫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双低扫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连续搜集我院2014年6月至9月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行颅脑CTA检查,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7.5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甲组:男12例,女8例;乙组:男11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光子CT进行扫描。甲组,采用120kV、50ml对比剂;乙组,采用80kV、30ml对比剂。扫描完成后,所得图像经过后处理工作站(MMWP)进行处理,通过测量颈内动脉(ICA)海绵窦段及大脑中动脉(MCA)M1段的CT值、枕叶脑实质CT值的标准差(SD),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进行图像质量客观评价;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独立观察CTA图像并诊断颅内动脉瘤,以两位医师达成一致意见作为最终诊断。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  结果:  1)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甲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实质的平均CT值分别为313±61、311±66、49±3;乙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实质的平均CT值分别为417±68、396±75、58±6;甲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信噪比(SNR)分别为52±31、52±36;乙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信噪比(SNR)分别为42±25、39±25;甲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44±28、44±32;乙组病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36±20、33±20;甲组脑实质的噪声为6±3;乙组脑实质的噪声为10±3。  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甲组图像质量大于等于3分的有17例,乙组有18例。  3)甲组发现动脉瘤患者11例,共15个动脉瘤,DSA结果为动脉瘤患者11例共动脉瘤15个;乙组发现动脉瘤患者9例共12个动脉瘤,DSA结果为动脉瘤患者9例,动脉瘤13个。  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完成,图像质量客观评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实质的平均CT值及噪声要高于甲组(P<0.001),甲组的SNR及CNR要高于乙组(P<0.001),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估得分使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并用Kappa检验评估2名阅片者图像评估的一致性,得出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名医师图像质量评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甲组结果与DSA结果一致,3例为多发动脉瘤,其中1例为3个动脉瘤,2例为2个动脉瘤,乙组DSA结果为4例多发动脉瘤,CTA仅检测到3例,漏检患者为2个动脉瘤,大者直径约2.9mm,小者直径约1.7mm(CTA未检测出)。对甲、乙两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光子CT双低扫描基本满足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诊断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a2-x-ySry-xSiO4:xCe3+,xLi+蓝色固溶体荧光粉.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固溶体荧光粉均为单一物相.随着Sr2+成分的增加,Ca2-ySrySiO4物相从单斜晶系
目前,影像测量仪经常被用来测量精密平面类零件.对满台零件进行测量时,旧型影像测量仪往往通过人工以手动的形式移动控制平台而到达测量部位,从而不仅延长了测量时间,而且还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手段使档案文件管理更加智能化、档案信息也更加完善.尤其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更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以便信息资源及时流转,挖掘到人事档案内部增值
文章在对燃煤锅炉出现炉膛结焦问题的原理以及危害进行介绍之后,分析影响此问题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低氮燃烧器改造方式,对改造之后的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几丁质酶(EC3.2.1.14)是一种降解几丁质的糖苷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并在植物中对病原真菌起重要抗性作用。首先通过BLAST在GenBank中对其同源性进行搜索,用SMART分析其
本文以电视台播出机房为例论述了标准时间实现的三种技术方式,并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机房采用的时间系统.
经济的加快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想要提高管理技术,就需要进行流程管理信息化,将管理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才能开展工作,取得较高的收益.本文主要指出了企业流程
首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层状前驱体CsTi2NbO7,再通过与硝酸进行质子交换形成层状HTi2NbO7;其次,在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中剥离层状HTi2NbO7以获得HTi2NbO7纳米片;然后与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