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透过女性价值观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构建和实践历程,揭示女性生存状态,并与传统女性生存状态作比较,进而反思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 新女性价值观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两性格局,强调女性对社会的责任,忽视她们对家庭的贡献。与传统价值观相比,该价值观呈现出非强势性、矛盾性,以及重义务、轻权利等特点。 在新女性价值观的刺激下,女性开始了追求自我社会价值的历程。她们或谋求职业,或参加革命,与男性一起承担起建设国家、改造社会的责任。为了让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她们不惜承受“双肩挑”的压力或独身的痛苦,甚至付出更大的牺牲,还要时时运用家国话语或革命话语体系为自己辩护。但结局却并不理想,女性既难以得到时代的认可,也没有迎来真正的妇女解放。与传统女性相比,在这一标榜妇女解放的新价值观下,现代女性付出的更多,得到的反而更少了。究其原因,既有传统文化中男权意识的束缚,也有近代社会中新式男权形态的压制;既有近代化进程中新生事物萌生及发展的艰难,也有民族焦虑中个体自由被集体利益遮蔽的无奈。 虽然新价值观是在男女平等旗号下建构的,但在该价值重构伊始,就有少数女性洞察到它对家庭妇女、职业女性、革命女性各自的束缚和不合理之处。到了四十年代,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一些作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打破男权话语体系,进而颠覆了这一价值观。 透过女性价值观的重构——实践——颠覆过程全面审视妇女解放运动,发现:从家国话语角度来看,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对社会诸多改革中的一项;从两性话语角度来看,则是社会变革之际男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新调整。通过对女性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对于近现代妇女史中女性生存状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妇女解放运动的继续开展提供了一份可资参考的历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