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及SOC1/TM3类基因的进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和关键的创新性状。对花发育遗传调控网络的进化模式及网络中关键节点基因的进化历史研究,将有助于从分子机理上认识花的起源与多样化过程,进而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与多样化机制。鉴于目前在基部真双子叶植物(basal eudicots)中有关花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数据有限,本研究特以对该类群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中花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的研究为起点,结合其它物种中的数据,对被子植物中主要花发育相关MADS-domain蛋白相互作用模式的进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调控开花时间的SOC1基因所属的SOC1/TM3基因亚家族在被子植物中的进化历史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三叶木通花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的表达式样和蛋白相互作用模式分析   我们从三叶木通中克隆了全长的AktSEP11和AktSEP1_2基因,完成了AktFL2基因的全长拼接,并采用组织原位杂交实验(in situ hybridization assay)对三叶木通中A、C/D和E类MADS-box基因的表达式样进行了检测:AktFL1和AktFL2基因最初主要在花序苞片和花序/花分生组织中表达,此后,两个基因的表达信号广泛存在于在整个花中。其余五个基因(AktAG1、AktAG2、AktSEP3、AktSEP1_1和AktSEP1_2)的表达信号主要在花分生组织和花器官中出现,但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所差异。我们还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east two hybrid assay)对三叶木通的A、B、C/D和E类MADS-domain蛋白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其中仅有AktSEP3、AktSEP11和AktSEP12蛋白的C末端具有转录激活能力;在被检测的蛋白对中,相互作用的蛋白对比率为44%,其中同源二聚体的比率为17%,异源二聚体的比率为83%;AktFL1、AktFL2、AktSEP3、AktSEP11以及AktSEP1_2蛋白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AktFL1与AktFL2、AktAP3_1/2/3与AktPI以及AktSEP3/AktSEP1_1/AktSEP1_2等同类蛋白间能相互作用,AktFL1与AktPI、AktFL1/2与AktAG1/2、AktFL1/2与AktSEP1_1/2、AktFL1/2与AktSEP3、AktAG1/2与AktSEP1_1/2以及AktAG1/2与AktSEP3间分别可以形成异源二聚体。   2.被子植物中花发育相关MADS-domain蛋白相互作用模式的进化规律分析   我们对被子植物不同物种中七个主要的MADS-box基因谱系(AP1、AP3、P1、AG、STK、AGL2和AGL9)成员编码蛋白相互作用模式的祖先状态进行了重建,在被分析的蛋白组合中,32.1%的组合在被子植物进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相互作用状态,25%的组合在进化中呈现多变的状态,相互作用或不相互作用因物种而异,余下42.9%的组合不相互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基因重复(geneduplications)之后重复基因(duplicate genes)编码蛋白相互作用模式的变化主要有三类:一是重复蛋白丢失了祖先相互作用伙伴;二是重复蛋白对相互作用伙伴产生了偏好;三是重复蛋白获得了新的相互作用伙伴。   3.被子植物中SOC1/TM3类基因的系统发育、表达式样及蛋白相互作用模式分析   被子植物的SOC1/TM3类基因拥有七个外显子(exons)和六个内含子(introns),其编码蛋白的C末端区域具有高度保守的SOC1基元(motif)。SOC1/TM3类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上反映了现存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SOC1/TM3类基因在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基部经历了两次几乎同时发生的基因重复事件,产生了euSOC1、AGL14/19和AGL42/71/72三支;基部真双子叶植物和木兰类植物中的SOC1/TM3类基因未经历过大尺度的基因重复事件;单子叶植物中的SOC1/TM3类基因形成了一个单系,并经历过两次不连续的基因重复事件,产生了TaAGL23、WSOC1和TaAGL7三个分支;此外,一些类群中的SOC1/TM3类基因还经历过小尺度的基因重复事件,诸如十字花科、茄科、菊科、杨柳科、豆科、禾本科和棕榈科等。   三叶木通中AktSOC1基因的表达信号存在于叶、花分生组织、萼片原基及刚刚发育的萼片、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以及雄蕊和心皮当中。通过分析有关SOC1/TM3类基因表达式样的研究数据,并与系统发育结果相结合,我们发现整体上被子植物SOC1/TM3类基因的表达式样呈现广泛性的特点,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都有表达,其中在叶和花中的表达相当保守;与其它几种类型SOC1/TM3类基因广泛的表达式样不同,AGL14/19型SOC1/TM3类基因的表达重心特异地转向了根。   三叶木通的AktSOC1蛋白除了可与自身相互作用形成同源二聚体外,还可与A类蛋白AktFL1和AktFL2、C类蛋白AktAG1、D类蛋白AktAG2以及三个E类蛋白AktSEP3、AktSEP1_1和AktSEP12相互作用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比较四个不同物种中SOC1/TM3类蛋白的相互作用伙伴,我们发现SOC1/TM3类蛋白与A类蛋白和E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状态十分保守,而且SOC1/TM3类蛋白在花发育相关MADS-domain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具有较高的联通性。   我们的研究表明花发育遗传调控网络中不同层级基因所属基因亚家族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相似性,SOC1/TM3基因亚家族与AP1/SQUA基因亚家族更是明显地呈现出协同进化(coevolution)的关系。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m。高原在第四纪经历了数次隆升事件,其中昆仑-黄河运动使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上升到3000m,高原进入冰冻圈。加之全球气候的变化,青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死亡率几乎达100%。虽然狂犬病是一种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记载的古老疾病,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内对
在生物医药领域,了解溶液离子浓度的分布,以及同时对多种物质进行测量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的.该论文应用高分辨率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实现对溶液pH值分布的测量,并对测量的
德沃夏克是一个成就卓越的美术史家,他首次提出以研究精神史背景来了解一个时期的艺术这样的方法论.比如,我们看到很多中世纪的艺术作品,相较于古典主义的作品,无论造型、色
本文以凤尾蕨属(Pteris L.)12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培养与常规培养两种方法对材料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了各材料有性世代发育的全部过程。选取孢子萌发型、原丝体由一维
本研究以湖南省炎陵县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混交林与四川省长宁县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竹林经营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竹
园林树木是城市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园林树木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是重要的化学信息传递物质,其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表现在抑制
数字语音教学系统是近几年出现的产品。在这一领域,国内的研究早于国外,并且国内的产品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技术方面,都采用以太网结构为主体,ARM嵌入式单片机或DSP芯片结合以
移相干涉术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光学测试方法,极易受外界振动的影响,为解决光干涉测试中的振动问题,本文在比较了国内外干涉抗振技术后,提出了采用光外差干涉测量振动,以PZT为振动补偿元件的主动抗振方案;详细讨论了抗振方案的原理、电路系统的设计制作、DSP的程序编制;最后进行了抗振实验。实验表明在50Hz·λ以下的振动条件下,电路系统能在驱动PZT进行振动补偿的同时实现移相,计算结果和没有振动时一致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第四代移动互联网等大数据载体的崛起,信息传输量和传输速率雪崩式地增加,传统的铜互连因严重的串扰和损耗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超高速的数据传输与交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