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研究: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和邓小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研究科技生产力理论。要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就必须对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生产力思想加以重新认识与思考。众所周知,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较早发现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从而成为生产力,并且从政治经济学维度探究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革命性作用。哈贝马斯着眼于公众社会的非政治化,研究晚期资本主义的两种社会现象——国家干预主义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指出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即由解放的潜力退化为解放的桎梏。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审视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且强调要通过实施改革开放等方针政策来发展科学技术。因此,本文从研究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生产力思想入手,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本文主要包括绪论(第1章)、正文(第2—5章)和结语三个部分。具体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评述当前研究现状、概述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在选题依据与意义方面,阐述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生产力思想所具有的内在相关性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自由解放的关系。在评述研究现状方面,阐述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生产力思想的研究情况以及研究价值。在研究思路和方法方面,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创新与不足方面,阐释论文存在的主要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章,马克思的科技生产力理论。本章系统阐释马克思的科学技术生产力思想。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马克思敏锐地观察到科学技术自觉应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并且前瞻性地预见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作用,因而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在这里,我们分三个部分论述马克思的科技生产力理论:一是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的生成条件。主要阐释现代科学的生成、机器大工业的兴起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得以诞生。二是何谓科学技术生产力?主要分析论证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将会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系统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潜在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资本生产力与生产力一般的辩证统一体。三是资本化的科学技术生产力。主要阐释了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悖论性存在:资本主义文明化和资本主义异化。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自觉应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科学技术对象化存在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形态;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地域性存在扩展为世界性存在;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人与自然界实现内在统一以及人类生活世界实现合理化(传统文化权威逐步失去生存根基)。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屈从于资本的本性,科学技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异化。随着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使人化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生态危机愈演愈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雇佣工人逐渐丧失主体地位,沦为机器的活的附属物,资本家也无法驾驭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持续性存在。资本主义异化根源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科学技术生产力的最终归趋将是扬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3章,哈贝马斯的科技生产力理论。本章系统阐述哈贝马斯的科技生产力理论。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两种新趋势——国家干预主义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导致科学技术成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于是,马克思的科技生产力理论不再适合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解释框架,因而需要重新建构科技生产力理论。按照哈贝马斯的思想逻辑,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生产力,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技术统治论者的意识形态。这种新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目的理性活动僭越交往理性活动。它的基本命题是人类可以按照目的理性活动的自我调节模式和相应行为的自我调节模式重建社会,并且可以按照控制自然的方式来实现控制社会的目标。很明显,国家管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严重压制着公民的政治交往活动。于是,哈贝马斯批判这种新意识形态,试图重新恢复交往理性活动的合理化。在他看来,只有目的理性活动与交往理性活动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科学技术才能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类自由解放的潜力。再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阶级斗争学说要根据现实情况加以运用。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生产力,科学技术无论如何也构成商品价值的一个附加源泉。哈贝马斯主张劳动价值论理应由“劳动”一元论转变为“劳动与科学技术”二元论,借以适应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随着科学技术成为剩余价值的独立源泉与国家实施干预主义政策,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第4章,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理论。本章主要阐释邓小平的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邓小平既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又敏锐地观察到现代科学技术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前瞻性地预见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文在考察科学技术由“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演变历程基础上,阐释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三重蕴涵:一是邓小平视域中的科学技术与马克思视域中的科学技术具有时代差异性:一个是20世纪中叶的科学技术,另一个则是19世纪中下叶的科学技术。同时学术界认为虽然邓小平没有明确说出社会科学是社会生产力,但是他视域中的科学范畴包含社会科学,因而社会科学与社会生产力存在内在关联。二是在邓小平视域中,科学技术的初始存在形态是知识形态;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科学是知识形态的存在,技术则是物质形态的存在。三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具体包括这些层面的含义:科学技术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引领社会生产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脑力劳动者将逐步占居主导性地位;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机制变成“科学技术生产”;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是实干家。在实践过程中,他努力践行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一是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解决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确定“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建设标准,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人才。二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科研机构的领导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改善科学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扩大科研院所的自主权;改革科研体制的组织结构,推进科研机构与生产部门的横向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科学技术。引进和利用外资,实现技术结构优化升级;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力争外援”相结合的原则。第5章,对话和回应: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本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分析比较哈贝马斯与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思想之异同。相似性表现为:他们都认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居于首要地位;他们的思想渊源都是马克思科学技术生产力思想;他们都认为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机制是科学技术生产。异质性表现为: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哈贝马斯重在总结和反思而邓小平重在前瞻和谋划;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哈贝马斯持批判和否定的立场而邓小平则始终坚持赞扬和肯定的立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哈贝马斯主张修正劳动价值论、阶级斗争学说、意识形态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而邓小平则立足中国国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分析比较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科学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确切地说,科学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对立物而存在的。马克思又指出,虽然科学与意识形态属于不同范畴,但是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存在密切关联:科学技术生产力决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科学技术生产力。在哈贝马斯的视域中,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合理化标准逐渐侵入人类生活世界,成为生活世界的行为准则,因而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三是分析比较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的自由解放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具有革命性作用。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失去生存根基。于是,人类可以自觉控制物质生产活动,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但是,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具有解放潜力的思想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境相悖。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成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这种新的意识形态(技术统治论者的意识形态)压制着公众社会的交往活动。在哈贝马斯看来,只有公众社会实现交往理性活动的合理化,才能确保科学技术具有解放的潜能。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时没有否定马克思关于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实践路径,而是认为这种实践路径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他指出,我们当前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体制是迄今为止发展生产力的最佳方式。因此,邓小平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发挥科学技术这种解放的潜力。四是全面贯彻科学技术的发展路径要求我们重新考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价格机制和企业家的职能在市场经济当中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重新挖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蕴含的相关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所蕴含的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剥削关系启示我们,在全面深化市场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必须由“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让市场经济体制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才能推进科技进步,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结语。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功能存在着明确的适用限度。一旦超越这种限度,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就会沦为解放的桎梏。(2)澄清哈贝马斯对技术统治论的批判向度问题。他并不是要彻底否定科学技术第一位生产力的社会功能,也不是要赋予科学技术具有“原罪”的性质,而是指出这种意识形态的实质是目的理性活动僭越交往理性活动,从而提醒人们注意民主共同体当中的公民政治交往活动也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不可能成为独立化生产力。(3)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现实路径是市场经济体制。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在实践
感音性耳聋是耳蜗螺旋体,听神经或大脑听中枢的病变,是听力减退明显低于正常的一种病症,多因感染、耳药物中毒、噪声损伤、颅脑外伤、老年性聋、暴聋等所致,笔者采用至阳穴为主穴
为阐明迷迭香的降糖活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通过各种柱色谱方法,从迷迭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确定了各化
在工业园区的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开发出的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与人工快渗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污水处理工艺,即AS-CR I结合工艺,它的流程是:进水→格栅泵站→初沉池→A/A/O池→二
学术文献摘要的各个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功能,但是目前对学术文献摘要结构功能自动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方法较为传统、识别效果不显著的问题。以摘要文本中的字为基本语义
阅读作为人类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被誉为“智慧之源”。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阅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水貂出血性肺炎是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在夏秋季节暴发,各个年龄段的水貂均易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与水貂病毒性肠炎
近些年来,随着旅客出行总量、航班流量的不断增加,无论在管制员层面还是飞行员层面,均对现行的程序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目视间隔与目视进近作为一项新航行技术应运而
家居类杂志是我国目前期刊市场上重要的分支,是解决人们“衣食住行”中“住”这一问题的重要杂志。2000年左右,以《瑞丽家居设计》等为代表的重要家居杂志的先后创刊,标志着我国
本文提出了基于石英晶体反压电效应和基于单模光纤光弹效应的两种用于高压电力系统的光纤电压传感器.前者利用电场的线积分测量高电压(≥420kV),后者利用光弹效应引起的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