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冬芽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芽休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是植物对季节或环境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对物种的保存、繁衍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芽休眠受到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和内源激素、酶活性等生理因素的影响。莼菜冬芽形成与温度、水分有关,但冬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影响因素、形态结构变化等生理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莼菜冬芽为试验材料,研究冬芽形成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冬芽未形成时期、开始形成时期和完全形成时期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探究冬芽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其生理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当水温气温均持续低于15℃,且水温温差相差约2℃时,莼菜顶芽极易形成冬季休眠芽;而莼菜顶芽茎节间短缩变粗且易脱落,茎节间细胞通气组织的消失、凯氏带和凯氏点的相继出现为冬芽形成的形态结构标志。(2)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提高,GA1、IAA、GA1/ABA的持续减少,均对冬芽形成的进程起调控作用。(3)共测序组装到45415条Unigenes,分别注释到7个数据库中;其中有3302条Unigenes同时在全部数据库中被注释。主要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和催化活性等相关;在代谢通路中参与较多的是运输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等途径,注释的Unigenes极可能与冬芽的形成有关。(4)对冬芽形成3个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发现9833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淀粉和蔗糖代谢、激素信号转导、催化活性、酶活性等相关。一些激素信号转导基因被注释到,SAUR和GH3基因调控IAA的合成,PYR/PYL基因家族调控ABA的合成,而进一步调控冬芽的形成。推测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冬芽形成的调控网络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代,建设民族文化品牌是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要选择。论文聚焦于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活动,传统的纤夫文化在现代手段的运作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原本断裂的传统纤夫文化因此得以获得新生。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尽可能还原纤夫文化的历史传统,详细描述传统纤夫的技艺传承、纤夫的凝聚力、纤夫的性格特征、纤夫的民俗信仰和纤夫的劳动工具等方面。讨论纤夫号子在当代非遗语境下与神农
学位
从五四时期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直至两次国内革命,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在文化领域一直起着先驱作用。其间,他遭遇了革命的苦闷,产生了自我怀疑。在各种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论争的冲击下,他翻译、学习外国革命文艺理论,通过“扬弃”,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革命文艺思想。从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各文学团体就无产阶级文学展开论争时,鲁迅就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形成、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鲁
将STEAM理念融入小学数学,开展项目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身体、认知、情感态度全面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设计缺乏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关联性,教学实施注重静态知识讲授,忽视情景性、探究性的实际问题,从"创设问题情景、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及优化、创作作品、展示成果"5个教学环节出发,初步建构了STEAM理念下的项目流程,并以"密铺"为案例设计应用,探索STEAM教育
将纳米材料引入到滴定分析法中,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了带负电荷的纳米金,然后,以纳米金为吸附指示剂,利用纳米金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建立了检测氯离子的新型法扬司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毫摩尔级可准确测定氯离子,并且废液可通过配位反应、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和银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成本并减少污染。通过本实验的实践,使学生接触到学科的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是我国从日本引入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全国各地广泛引种,其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多种虫害侵袭。已有研究表明,外源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处理来诱导日本落叶松针内多种防御蛋白活性的增强,以此提高植物对虫害的抗性。为了探求对日本落叶松有效且环保的防治措施,保证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于恩施建始长岭岗林场选取2年生日本落叶松幼苗,通过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茉莉酸及茉莉酸甲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作为一种优良树种在鄂西地区应用于各项造林工程,其引种栽植范围广、面积大,但是长期以来虫害肆虐,严重危害森林资源。为保护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良好生态,维护林业持续发展,急需环境友好的虫害防治措施。植物诱导抗虫性是一种防御机制,可有效控制害虫为害。植物叶内两类主要防御性酶和保护性酶分别是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nlanine ammonia-lyase,P
目的:运用肩关节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urce Imaging,MRI)对喙突下撞击综合征(Subcoracoid impingement syndrome,CIS)肩胛下肌损伤患者的喙突下间隙相关指标喙肱距离(coracoid-humeral distance,CHD)及喙突指数(coracoid index,CI),比较CIS肩胛下肌损伤患者的CHD、CI较正常肩关节有无统计学差
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大规模“退耕还林”等生态政策的实施背景下,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的演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晰,相关研究对喀斯特地区政策生态环境、水土防止及政策实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鄂西南喀斯特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岩性及环境因子影响下土壤性质的控制性因素,解析植被恢复背景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树干挺直,树冠呈伞形,是良好的景观树种与用材树种,且多年来野生鹅掌楸人为砍伐严重,数量逐渐减少。此外,鹅掌楸具有特殊的生殖特性,其种球空瘪率高,种子发芽率低,致使天然更新困难,天然鹅掌楸分布范围逐渐缩小,野生鹅掌楸资源日益减少。鉴于此,本文以鄂西南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林分非空间结构(包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