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政府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产出如何(即健康效果和经济效果)一直是卫生政策决策者亟待了解和关注的问题。运用卫生经济学理论对全国性的学生餐营养改善项目进行投入和产出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尚无开展学生餐营养改善项目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先例,国际上亦尚无权威的、成熟的儿童营养不良经济学评价模式可供我国使用。同时,世界各地国情不一,其采用的学生餐供餐模式亦多种多样,我国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地设计和推广适应本国国情的学生餐供餐模式。研究目的评价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营养干预效果,分析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成本效果比、成本效用比及成本效益比,评价其卫生经济学意义,探讨最具成本效益的学生营养餐供餐模式,为政策制定者合理配置稀缺的公共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在我国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12年度(基线)44054名和2013年度(干预1年后)65681名6-16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及2012年度29004名和2013年度33938名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状况等营养指标进行营养学效果评价。另外,还对2012年度22262名和2013年度24858名学生的标准化学习成绩、2012年度3910所和2013年度5523所学校食堂的膳食供应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非概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湖南和云南两省的2所省级主管机构、2所县级主管机构、4所食堂供餐学校和4所企业供餐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收集学生餐成本数据,对两种供餐模式进行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及成本-效益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学校食堂供餐和企业供餐是我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主要采用的供餐模式,食堂供餐以提供一顿正餐为主(2012年度为74.2%,2013年度为70.8%),企业供餐以课间加餐为主(2012年度为69.0%,2013年度为87.5%)。我国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年后,企业供餐模式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水平提升4.0g/L,贫血率下降10.0%,英语成绩提高3.1分,食堂供餐模式研究对象的英语成绩提高3.3分,身高、体重、营养不良率等其他指标未见显著改善效果。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膳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显著高于企业供餐学校,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钙和锌供应量显著高于食堂供餐学校。食堂供餐和企业供餐的的生均干预成本分别为1021.33元/人和724.42元/人。食堂供餐每比企业供餐多提高1kcal能量、1g蛋白质、1μg RE的维生素A、1mg维生素C和lmg铁的膳食供应量需分别多投入0.7元/人/年、74.2元/人/年、3.9元/人/年、7.9元/人/年和51.2元/人/年,企业供餐每比食堂供餐多提高lmg钙和lmg锌的膳食供应量需分别多投入2.2元/人/年和197.9元/人/年。结论食堂供餐学校的膳食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优于企业供餐学校,且食堂供餐模式学生餐干预比企业供餐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