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杨木表面密实、定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速生杨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蒸汽处理杨木表面进行热压来达到表面密实的目的,研究不同的蒸汽预处理工艺以及热压工艺对速生杨木密实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差异化压缩后杨木的性能和变形固定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喷蒸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杨木板材表面的压缩率:当总压缩率为10%,热压温度170℃,喷蒸3min时,经过喷蒸处理杨木板材表面压缩率最高达到21.5%,芯层压缩率只有3.5%;当总压缩率为20%,热压温度190℃,喷蒸3min时,杨木板材表面压缩率达到36.8%,芯层的压缩率只有5.6%。而未经处理的板材芯层压缩率较大,表层的压缩效果不明显。(2)喷蒸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杨木板材表面的密度:总压缩率为10%,经过喷蒸预处理的试材表面密度最高达到了715 kg/m3,比试材的平均密度提高了31.9%,压缩杨木表面密度较未处理表面密度提高了37.5%;总压缩率为20%,经过喷蒸预处理的杨木试材表面密度最高达到了910kg/m3,较试材的平均密度提高了47.1%,比未处理面密度提高了40%。喷蒸预处理对杨木表面密实化程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影响。(3)不对称热压后板材易出现吸湿瓦弯变形和回弹变形,通过干燥——热处理联合平衡处理的方式控制压缩杨木板材厚度方向的含水率差,可有效控制不对称压缩材的瓦弯变形和回弹变形。厚度为18mm的压缩杨木,在100℃的条件下平衡处理4个小时后,芯层和两表层的含水率差减少到0.4和0.6,厚度为20mm的压缩杨木在100℃的条件下,芯层和两表层含水率差减少到0.9和0.6,平衡处理基本上消除了木材厚度方向上的含水率差异。经热处理30天后,压缩率为10%的压缩杨木其变形回复率只有0.3%,压缩率为20%的压缩杨木其变形回复为0.8%。同时,高温热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要比未处理杨木的平衡含水率低,其尺寸稳定性较好。高温热处理后的压缩杨木其干缩率和湿胀率均比未经过高温热处理的杨木有所改善和提高,压缩杨木的变形回复也被有效固定。(4)表面压缩改性后的杨木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当压缩率为10%时,密实表面的硬度比素材提高了52.8%,压缩后密实表面的MOR比素材提高了36.9%,比对照表面的MOE提高了8.8%,密实表面的MOE比素材提高了15.1%;当压缩率为20%时,杨木密实表面的硬度比素材提高了72.9%,比压缩率为10%时的杨木密实表面硬度提高了13.1%,经过压缩处理后杨木的MOR达到112.4 MPa,比素材提高了55.9%,压缩后密实表面的MOE比素材提高了28.1%。(5)显微分析表明,表面密实化后的杨木距木材表面1~1.5mm处的导管直径变形较大,木纤维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形,而表层的导管形态没有明显的变形。当压缩率从10%增至20%时,导管孔的平均面积变化比较明显,压缩率为20%时的导管孔面积比素材的减少了约1/2;压缩率为10%时,导管孔面积比素材减少了36.7%,比压缩率为20%时的导管面积大32.8%。
其他文献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开发和使用成为当前各大汽车企业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在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基地创新研发出
英语课外补习在提高学生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英语课外补习在我国的盛行,英语课外补习在正常教学秩序中的副作用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班级学生内部造成水平
有关金沙江形成演化研究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近十年来更是地学界研究热点之一,产出成果颇为丰硕。该文在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金沙江研究成果分析基础上,勾绘出金沙江石鼓-宜
本文采用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向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性基团,制得亲水亲油两性树脂乳胶。同时,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甲基丙烯酸(MAA)共聚制备环氧树脂乳
盈利能力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盈利情况,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发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使企业管理者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
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受非农化过程中利益的驱动,流转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分析了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就建立农
大块非晶合金性能优异,如高强度、高硬度、耐磨、耐蚀等。然而非晶合金的明显缺陷在于其塑性差,室温下压缩拉伸实验大部分表现为脆性断裂,非晶合金的这个缺陷直接影响其在工
以As2399、grape Z2、Wine Z3三种酿酒酵母对樱桃果汁进行发酵酿造的樱桃酒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樱桃酒和樱桃果汁的酚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
本文围绕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 ,旨在说明应根据我国社区的实际情况 ,建设中国国情的信息化社区。
从明治26(1893)年7月迁居下谷龙泉寺之后,樋口一叶的作品从原来的恋爱小说开始向社会小说转变。从这一时期到“奇迹的十四个月”开始为止,在樋口一叶仅发表的3篇小说中,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