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桥梁几何偏差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123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激光扫描作为一种新型测量手段,具有全方位、高时效和高精度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单点式测量方式的不足,逐渐融入桥梁施工监测领域各个方面。虽然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硬件发展迅速,但与之相匹配的激光点云数据处理方法仍在探索阶段,在桥梁工程方面,面对无序庞杂的点云数据,如何系统的对海量点云完成自动处理,快速得到桥梁施工可视化偏差,充分发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优势,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将BIM模型转换为BIM理论点云模型,对三维激光扫描采集的实际点云数据与BIM理论点云数据进行空间匹配,提出相关特征提取算法,同步对实际点云模型与BIM理论点云模型特征提取,实现偏差快速对比,达到施工偏差可视化呈现的效果,同时实现BIM模型的多元利用,避免偏差检测结果抽象化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探究获得高质量点云数据的最佳扫描距离和方位角度范围,开展室外试验,探究不同扫描距离和扫描角度对点云质量的影响,发现在扫描距离大于30m和扫描夹角大于135°时,扫描物体轮廓存在边缘模糊现象;对一般自动化点云配准方法在桥梁点云数据配准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桥梁全息点云获取的配准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配准精度符合桥梁结构检测精度要求。(2)对于构件轮廓特征提取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凸包算法的构件轮廓提取方法,以某轻轨桥墩为例,结合BIM理论点云模型实现了同步偏差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3)为解决桥梁结构点云数据提取轴线和特征线自动化程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构件轴线自动提取方法和一种基于虚拟网格的特征线自动提取方法,对本文中直线型轴线拟合引入抗差估计,通过选权迭代的方式提高算法结果的鲁棒性,结合实际桥梁完成线形自动化偏差对比。(4)对于桥梁构件的缺陷难以察觉、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缺陷自动检测算法,完成对整体构件缺陷自动查找、定位、体积测算及面积测算。以室内拱模型为研究对象,完成对该缺陷检测算法精度的验证,并结合带有局部缺陷的实际桥梁完成该算法的可行性验证。
其他文献
隧道建设作为地下空间的重要工程,其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针对支护结构可靠性的研究还较少,即对隧道工程的风险预测及有效安全评估还存在不足。对此,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柏村沟隧道开挖工程为工程研究背景,借助MIDAS/GTS和FLAC3D软件以及MATLAB软件和origin软件,研究了巴东组地质围岩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的可靠性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介绍了隧道围岩的蠕变特性,
地震给桥梁带来的震害,尤其是后续的次生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桥梁的抗震性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而简支梁和连续梁桥因其适用性强、构造简单、容易标准化、利于施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中小跨径的桥梁中。这类桥梁一般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通过桥墩负担结构的地震力来抵抗地震作用的,该设计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其经济性欠佳。为了改善传统抗震设计理念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抗震
钢桁架桥梁因拼装方便、钢材用量省、跨越和承载能力强、通透性和耐用性好被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中。节点板作为钢桁架桥梁中连接各杆件的重要连接部件,由于焊接和施工技术导致的初始缺陷,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很容易产生疲劳问题,节点板的疲劳破坏已成为钢桁架桥梁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钢桁节点板的疲劳破坏机理以及对节点细节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进行评估对以后钢桥的正常运营以及对钢桥疲劳事故的预防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延性抗震体系的提出,使结构进行弹塑性抗震分析成为必要性,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弹塑性分析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模型开展研究,桥梁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是工程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当强震来临时,桥梁结构在纵横向均会发生较大地震响应,较大的位移可能会引发主梁与桥台或挡块的碰撞效应,最终造成支座损伤、落梁等破坏,较大的内力可能导致桥墩弯曲或剪切破坏,进而造成上部结构的倒塌。大跨径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又与常见的
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长下坡路段,由于长时间使用刹车系统使刹车器的热量增加,进而会使载重货车的刹车系统失效,极大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现有规范规定在长下坡地段右侧山坡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但由于货车进入避险车道的速度过大,有些避险车道在坡道起步端或尾端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阻力不足,达不到实际制动距离要求,易冲出车道,存在二次事故发生的危险。鉴于此,本文提出在高速公路避险车道上设置基于电
针对高桥位桥梁建设期间的安全问题,考虑到大跨度拱桥拱肋截面的钝体特性和主跨长度的增大趋势以及我国现行的《公路桥梁抗风规范》对于山区桥梁的抗风问题采用的阵风等效静力风荷载,该方法实际上也是力等效,不能体现等效静力风荷载与结构刚度和质量相关的特性,也不能保证结构的响应等效。为了确保拱桥结构在施工阶段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和便于大跨度拱桥的初步设计,本文将以某悬臂浇筑的大跨度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分
混凝土桥梁处于温湿度和荷载作用等因素不断变化的服役状态,物理场和材料组分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混凝土智能化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各物理场的影响形式与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研究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深度不够,压阻效应理论尚未完善。因此,有必要研究多物理场对碳纳米管混凝土构件压阻效应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开展碳纳米管混凝土压阻效应多物理场影
碳纳米管混凝土具有电学性能随荷载规律变化的压阻性能。电阻率的变化反映了结构的应力或损伤,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自感知和智能化监测。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多尺度的非均一性,其宏观尺度的性能是其各级低阶尺度本质的耦联映射,故而多尺度分析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机理至关重要。对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压阻效应多尺度试验的关注较少,基于压阻机理的多尺度模型研究成果缺乏,这制约了水泥基材料结构智能化的发展。因
行车落物等冲击荷载作用于桥梁结构,会导致梁的剪切破坏机制更加突出。而节段装配式梁由于接缝处普通钢筋和混凝土不连续,同样呈现出突出的剪切破坏特征。在当前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车落物等冲击荷载对于节段拼装梁作用效应研究还非常不足,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尤其是冲击作用下节段拼装梁抗剪性能破坏机理的研究。本文以冲击荷载作用下节段拼装梁的抗剪性能为主要目标,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和落锤冲击试验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通过铰缝形成整体受力,是既有中小跨径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但由于铰缝构造、施工与荷载的原因,铰缝容易产生损伤、破坏乃至形成单板受力,成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运营中病害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桥梁安全和耐久性。目前主要加固方法为在梁底采取加固措施,虽然加固效果较好,但存在梁底施工的不便利因素。本文作者所在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在桥梁顶面上加固的方法,即型钢-混凝土组合(SRC)加固方法,能提高装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