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研究——以甘肃定西市和会宁县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inyjack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土是适合西北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贫瘠的自然条件和贫困的经济条件的优越的建筑材料,然而传统生土材料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是限制其现代化应用的关键因素。至于现在出现的砖混住宅,受制于当地有限的资源、经济和建造技术水平,不仅难以提供一个真正舒适、适用的居住环境,而且所带来的大量能耗和污染,反而还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适宜于当地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在此背景下,新型夯土民居应运而生,新型夯土民居不仅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生土建筑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存在的固有缺陷,而且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易、易于推广等特点,无疑是适合当地的民居形式。由于到目前为止,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并没有得到专门的研究,所以本文将填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通过对实地进行调研与分析,对当地的整体环境和建筑特征进行整理概括,得出当地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建筑追求朴实实用的审美风格、民居朝向选取随意、平面布局简单实用、民居多为一层独立分布、体形系数较大等特征,这些分析为后面关于新型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研究分析提供背景支持。  通过对新型夯土民居进行室内热环境测试,同时与传统民居进行对比,对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得出在夏季自然通风的条件下,新型夯土民居室内外温湿度均是舒适的,在冬季未采暖情况下,新型夯土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大于传统夯土房间大于砖混房间,且其热稳定性最好。而且在冬季,对于大部分的农户来说,新型夯土民居经过普通火炉采暖后的室内温度是舒适的。  通过对新型夯土民居进行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计算和室内能耗的模拟,同时与传统民居进行对比,得出新型夯土民居的各部分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相对于传统民居有了显著的提升,且除了外墙外基本满足规范要求。而且新型夯土民居的耗热量指标相对于传统民居也已有了显著的降低。  此外,本文还从改善新型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角度出发,利用计算及软件对住宅朝向、阳光间的设置和新型夯土外墙的保温进行了优化分析,以期为当地新型夯土民居的进一步推广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
其他文献
新世纪,中国正在进入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关键时期,其中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就是大量的世纪初中期建设的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研究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的问题,具有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地域文化和现代建筑创新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也日益被建筑师所关注,中国建筑师们依然坚持不懈的在探索中国地域现代建筑的创新道路。具有鲜明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步入一个“住宅高龄化”阶段,全面地对旧住宅进行更新改造的时期已经到来。拆除重建的单一方式在如今新的一轮城市更新浪潮中已成为过去式,人们更多的开始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上。伴随着中国持续快速的城市化
随着改革开放后小城镇建设的活跃,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开始与城市发展并驾齐驱,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股重要推力。在当前全国全面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小城镇能够发挥的作用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大地震,结古镇为极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从城市安全的角度出发,恢复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土地权属特殊性
中华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它古老而深邃,延续千年而血脉相传,一气呵成,我们至今还不断地从中汲取着营养。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集中,是一个
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小城镇用地兼有城乡两种用地的特征,是小城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建设的生产要素。在认识与研究小城镇用地的过程中,用地分类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重要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住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住宅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商品化日益加快,随着住宅建设的加快,住区的规划设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建筑庭院自人类有居住场所以来就是一个能抒发闲情雅致、接触大自然的建筑空间。以建筑庭院作为补足当代建筑精神文明层次的空间是有依据可循的。叙事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