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寻根探源,交通问题源自土地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会带来居民和车辆的出行,从而引发一定的客流量和货流量。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承载着多种交通方式,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汇集点和发送点,这里集中的大量人流和物流必将为其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本文以包含交通、商业、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西直门公共交通枢纽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该地区发展状况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和公共交通客流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对西直门地区5条主要道路沿线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定性地分析道路沿线、以西直门地铁站为原点的半径500m范围、以及不同半径范围的两个圈层(以西直门地铁站为原点,0-200m和200-500m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并通过土地利用率、门面房指数、繁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定量地分析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枢纽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研究揭示出西直门地区的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沿5条主要道路,西直门外大街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单一,以商业用地为主。北礼士路多样性指数大,土地利用类型较丰富,道路两侧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明显。西直门内大街土地利用类型丰富,繁华度指数较大,门面房现状利用率较高。西直门南大街土地利用率、门面房指数较高,商业化开发潜能较大,用地类型以旅馆业为主,道路两侧用地类型差异显著。高粱桥路以公共服务业用地为主,自然景观丰富。(2)以西直门地铁站为原点的半径500m范围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商业用地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3)以西直门地铁站为原点,由半径0-200m的内圈到半径为200-500m的外圈,商业、医院用地比例逐渐增加,办公、旅馆、住宅业用地比例逐渐减少;土地利用率和繁华度指数均逐渐增大,而门面房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逐渐减小。
根据公共交通客流调查结果,分析西直门交通枢纽的总客流量、换乘客流量及乘客出行的基本特征,揭示出交通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未能有效衔接,换乘距离长;轨道交通内部尚未实现“零换乘”,交通枢纽便利性较差。(2)人流与车流交叉严重,影响交通枢纽的安全性。(3)枢纽站点与周边建筑缺乏良好的衔接。(4)存在换乘空间导向性、标识性较弱等问题。同时,结合第3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是:(1)站台设置不合理,导致换乘距离过长。(2)土地利用现状导致交叉路口人流、车流交叉,交通拥堵现象严重。(3)步行系统不完整,导致枢纽站点与周边建筑缺乏良好的衔接。(4)在交通枢纽站的空间环境设计上,缺乏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导向性和标识性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