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古代从先秦到元的反通货膨胀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思维逻辑。我国的反通货膨胀思想自古有之,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通胀,但有关货币和物价的学说源远流长,反通胀的思想就散见于这些思想之中。中国古代的货币理论体系是由名目论、金属论、数量论、轻重论相互揉合并以《管子》理论从中贯穿而成的。《管子》的货币思想在中国古代的货币思想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最高峰,其对中国古代反通货膨胀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中国古代的反通货膨胀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先秦到北宋、北宋到元。前一个阶段是金属货币流通阶段,后一个阶段纸币进入了流通领域,每个阶段的反通胀思想都有独特的特点。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反通胀思想以反铸币减值的金属论者的思想成就最为突出。在纸币进入流通领域的条件下,以货币数量论者的反通胀思想成就最为突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自前360年至1905年这2265年间,货币价值大的起落达20余次,货币贬值的时间超过1200年;货币回值或平稳的时间不到1000年。其中绝大部分回值是暂时的,而且基本上是还未完全回落又重新上涨。中国古代货币流通的黄金时代只是汉唐的三个120年,即:西汉文景以后的120年;东汉明帝以后的120年和唐贞观以后的120年。可见,中国二千年货币流通史的一多半是通货膨胀史。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必然会有大量的反通货膨胀的思想。那么,可以说,先秦到元的货币思想史也是一部反通货膨胀思想史。在两个时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本原因始终是财政发行的需要,要么铸币减值,要么超发纸币。货币思想家们提出许多铸造足值金属货币,回笼纸币的治理办法,此外还有一些思想家认识到财政问题是通胀根源,但是这些观点并不足以与被超经济力量渗透的管子、贾谊、晁错的货币思想想抗衡。中国历代货币理论在超经济力的渗透下无非是祖述管子,贾谊、晁错的货币理论,并为统治者超经济铸币减值、发行纸币服务。所以中国古代货币流通史成为通货膨胀史的悲惨历史。时隔千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又出现了,研究古代的反通胀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反通胀有一定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