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在歌唱》和《使女的故事》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草在歌唱》和《使女的故事》分别为多丽丝·莱辛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两部作品均表达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学者对两部小说的主题及女主人公的悲剧等方面,从女性主义、二元对立,精神分析等视角解读两部作品,取得了大量成果,却少有学者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忽略了两部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鉴于此,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野草在歌唱》和《使女的故事》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论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和举例的方法,探索两部作品中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下的地位及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野草在歌唱》和《使女的故事》的相似点有:两部作品的作者均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父权制社会下的男性不但对自然进行开采掠夺,而且对女性进行剥削压迫。《野草在歌唱》中迪克和斯莱特为了一己之力,疯狂开发利用土地;女主人公玛丽受到来自父亲,丈夫和情人的压迫。《使女的故事》中宗教极端分子掠夺开发自然,恶劣的环境造成女性的不孕;女性在基列国内被剥夺各种合法权利,使女更是沦为生育的工具,行走的子宫。因此,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处于“边缘化”和“他者”的地位。
  《野草在歌唱》和《使女的故事》中的差异有:两部作品中体现的女主人公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女性与自然的亲近性程度以及女主人公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程度不同,其不同点也是造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悲惨被杀,而《使女的故事》中的奥芙福瑞德则成功逃出基列国,重获自由。由此得出结论:女性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女性与自然的亲密性程度和女性的反抗意识对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的生存以及自我救赎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野草在歌唱》和《使女的故事》进行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两部作品的研究视角,启示当今的人类建立性别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他文献
儒道并修、以儒绾道的蔡邕,喜欢在诗文酒会中放飞天真、热情而冲动的卓荦才情,他真诚、清醒、自觉从而也沉重,他不是一个地道的隐士,不是一个职业经学家,却是一个有血有肉、健于清谈人文情怀的准党人大名士、一个稚嫩的政治家、一个执着的史学家,一代承前启后的文学大家,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蔡邕就是汉末魏晋南北朝这个“精神史上极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起点的一大杰出代表。蔡邕精通琴棋
学位
杰拉尔德·维姿诺是当代美国印第安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批评家。由于他具有争议性的身份和他童年的经历,其作品多为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发声。《格瑞佛:一个美国猴王在中国》讲述了一个美国印第安混血儿格瑞佛来到中国后文化身份丢失与重获之旅,通过维姿诺对格瑞佛以及中国民众的反应的描写,刻画了格瑞佛从一个外籍教师到一个打破秩序的恶作剧者再到一个美国猴王的形象。  本篇论文以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
学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颇丰的佳作确立了她在加拿大以及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的地位,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别名格雷斯》于1996年一经出版便使其获得吉勒奖并迅速获得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小说《别名格雷斯》重新演绎了一桩轰动一时的加拿大历史谋杀案。阿特伍德通过大量的历史和社会细节揭示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种族、性以及阶级矛盾等社会状况。这部小说体现了阿特伍德关注女性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享誉盛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因此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所罗门之歌》讲述了麦肯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及其在面对种族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时的不同人生境遇和选择。莫里森描写了种族歧视给黑人留下的心灵创伤,绘制了一幅壮丽的美国黑人史诗画卷。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同时也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中的先驱者,他以精彩绝伦的讽刺和象征主义风格而备受批评家们的称赞。其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以美国内战为创作背景,描述了主人公亨利?弗雷明经历两次战役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男子汉的故事。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美国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自然主义主义,象征主义等角度对小说进行了研究。我国在二十世纪末也开始了对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的研究并取得了
《回声制造者》是美国“X一代”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于2006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小说中,鲍尔斯描写了大自然的代表--沙丘鹤的命运,进一步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从共和走向失和的环境危机,促使人类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增强自己对自然的生态良知。在小说中,鲍尔斯多次引用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学思想,将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生态思维巧妙融合在故事当中,从土地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以
提起美国南部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她被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奥康纳用其短暂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学界对奥康纳的研究始于1952年,也就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智血》的出版之时,批评与贬低最先涌来。作品中塑造的怪异的人物角色、荒诞的故事情节以及恐怖的背景环境受到了很多批评。但随着奥康纳其他作品的问世,评论界开始关注其作品中所体
学位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和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报告文学巨著,这部作品真实记述了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陕北苏区后对中共领导人、红军、苏区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所进行的全面采访,在报告文学史上其被称为“忠实描写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部著作”,它在抗战年代的广泛传播对中国共产党赢得国内和国际上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这部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版本的中译本,而“复社”版
学位
同时期的华裔作家严歌苓和谭恩美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敏锐细腻地感知到文化边缘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压抑。两位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对在文化边缘挣扎求生的华人主体境遇展开细致的描述,但她们未局限于对人物生存状态的扁平展示,而是着力于小说人物深层内心的呈现,并且通过对故国历史的审视,展现意识形态对华人主体建构的深刻影响;但由于文化根基不同,两位作家作品中对于边缘人物的命运书写方式亦是不同。  在现实世界的意识
学位
诗言志,词言情。词与诗可谓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影响最广的文学形式。其中词由于能够运用白话等形式,传达情感方面比诗更为自由。词是最能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形式之一。  意象作为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因子,受到中国文论的极大重视。一首词里的意象若安排得恰到好处,则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意象还能帮助读者理解创作者的情感、生活阅历、环境、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等。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好意象的传达与塑造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