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德王分裂运动失败原因探析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流淌在“大一统”的河流中,大一统观念,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各民族之间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中华民国虽面临着战乱频仍、政局动荡的现实,但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始终没有停歇。绥远地处农牧交汇的前线,通过异质文明间的嫁接与交融,既将蒙古地区渐次推入到国家统一的熔炉中去,又惊破了游牧社会的死水微澜,使民族联系从分散化走向了一体化。由此形成了强大而持续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抵御外来侵略的铜墙铁壁。
  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以德王为首的王公贵族逆民族统一潮流而动,以“复兴蒙古民族”为旗号,坚持“自治”,最终走向勾结日寇分裂祖国的可耻道路,其行径与中国总体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因而其逆潮流的做法,遭到国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抵制和唾弃。这表征着中华儿女对“多元一统”的坚信不疑,和对统一的希冀与追求。这种中华民族意识,不仅昭示着近代中国的演进趋势,也表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牢不可破。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考述以德王为首的蒙古王公贵族,为了维持封建特权的妄图,在1927年到1936年间,从谋求“自治”走上了投靠日本侵略者的道路,蜕变为可耻的民族分裂者。这既是其政治野心膨胀的结果,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分裂中华民族政策的产物,二者联合上演的一出建立“大蒙古国”的丑剧,随着“绥远抗战”的爆发便灰飞烟灭。
  第二,论述从“自治”到分裂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该运动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前提,以维护封建王公贵族的特权为目的,因而,遭到国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排拒也就成为必然。
  第三,探析从“自治”到分裂运动失败的深层次原因。首先分析蒙汉经济一体化,使蒙汉民族间的经济生活紧密相连;其次梳理互构互嵌式的民族融合格局,使蒙汉民族关系紧紧交融在一起;最后证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主流,不可违背。
  对德王从“自治”到分裂过程的剖析,对分裂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的探析,不仅是究其历史真相和原委,还有助于加深对“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民族融合的时代潮流的理解,从而加强对新时代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识。这是传承、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的需要,也是巩固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般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马丁·怀特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早期探索。以早年怀特人生经历为参照,分析不同人生阶段对国际关系学所产生的阶段性贡献,解释历史学对其在国际思想形成中产生的影响与缺陷,进一步分析国际关系学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足以及英国学派后期延续怀特历史方法过程中呈现的方法论偏离与主题相悖等现象。通过对怀特国际思想的探索可以明晰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必要关系,指出国际关系学目前遇到的困境和不足,为两个学科相互促进寻找
官方发展援助,是二战后作为“中等强国”的加拿大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印度尼西亚的非殖民化争端,原本只关注欧洲和北大西洋地区的加拿大开始关注亚洲。在和平解决争端的过程中,加拿大不仅认识到了印度尼西亚地位的重要性,而且逐渐形成了以英联邦、北约和联合国为主的联盟政治视角处理亚洲问题的政策。当加拿大决定发展跟印尼的双边关系时,其所依存的英联邦这个“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提
密克罗尼西亚与美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成为美国的托管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受美国影响。1966年美国开始向其托管地密克罗尼西亚派遣和平队志愿者,结合岛国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援助,志愿者传授知识和技能,促进了岛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岛国民众对美国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增强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软实力。  和平队在密克罗尼西亚的援助主要涉及教育、卫生、经济、
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时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内忧外患。面对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不同选择。金梁既不是手握重权的大吏,也不是毫不知名的普通读书人。他不仅做过官,与清皇室有联系,又与同时期的重要人物有来往,在众多历史大事件中又有他的身影。他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是内外矛盾交织并存背景下的典型代表。  金梁是瓜尔佳氏一族,年轻时饱受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尽管接受了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形势与外交形势的变动,库克群岛出现货币危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经济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与当地政治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由于执政党库克群岛党利用官僚体系维护其统治,严厉打击反对派,导致库克群岛整体经济发展长期受到政治腐败与官僚主义的影响,即使是1996年到1998年库克群岛经济改革过程中,这种情况也并没有得到改善。1996年库克群岛政府开始进行实施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目的在于
“13世纪英国社会阶层研究”是历史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的研究课题,属于社会史的研究范围。本文以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主题,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影响中世纪英国政治走向的社会阶层,运用社会学的阶层理论与方法,以贵族、教士和市民这三大阶层为切入点,分析其三者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及变化,探究中世纪英国王权发展的轨迹,进而探究王权在英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全文将分为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前言部分包括了选
学位
英国在近代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在西欧国家中最早完成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英国自1066至1603年,经历了几代王朝的更迭,在此期间,与法国之间的领土纠纷不断,而领土的变迁及疆界日渐清晰极大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因此,领土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法两国的领土一直变动不居。自诺曼征服以来,英国就同法国紧密
学位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国家产生至今永恒的话题,鉴于战争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破坏,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集体安全机制建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国际联盟的建立即是一次失败的有益尝试。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始终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宗旨,其中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行动是落实这一宗旨的最重要途径。从1948年在巴勒斯坦第一次维和行动至今已开展了71项,其中有14
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东亚地区成为国际殖民主义者的角逐场。地处中、日、俄三国之间的朝鲜成为它们争夺的目标。中国为维护在朝宗主权与野心勃勃的日本多次交涉,两国在朝鲜的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对朝鲜觊觎已久的俄国,南下朝鲜,使得英俄两国的远东战火蔓延到朝鲜半岛。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受到了东西方列强的全面挑战。清政府为了巩固宗藩关系,被迫调整对朝政策,全面干预朝鲜事务,引入欧美国家,一定程
学位
吕坤是明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一生刚正不阿,忧心社稷。在他生活的时代,由于皇帝的怠政和奢靡之风的冲击,伦理失序,世教日衰。面对日渐崩坏的时局,吕坤主张加强教化。万化之源始于闺门,吕坤认为教育的根源在于女教,为此他从女教救世的观点出发,撰写了《闺范》等书,逐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女教思想体系。  吕坤形成了“女德、妇顺、母范”三位一体的女教思想。首先,在涵养品性方面,吕坤强调以德立身的修养教育。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