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中行动者的框架竞争研究 ——以“李心草溺亡”事件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741852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人也都可能成为热点事件的发现者。微博作为互联网背景下重要的舆论平台,每天都衍生着成千上万的热点事件,舆论格局呈现复杂多元的特点。本研究选取“李心草溺亡”这一热点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在微博平台抓取微博样本,结合框架研究方法,在微博场域对热度较高的微博文本进行文本细读,做阐释性文本分析。研究网络舆论中的多元行动者框架建构特征,并分析多元行动者之间的框架竞争。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涉事各方框架建构特征,包括涉事公共权力部门框架建构特征、李心草亲属框架建构特征和涉事嫌疑人框架建构特征。研究发现,涉事公共权力部门力图淡化前期“失职”行为,凸显“认真负责”的警方形象;李心草亲属则是“先入为主,定向引导舆论”,然后“层层递进,强化框架效果”。涉事嫌疑人建构框架则是框架类别集中,与自身相关性大,且口径统一,弱化己方责任。其次,对框架竞争中意见活跃分子的框架建构特征进行归纳,发现:意见活跃分子框架建构理性与感性共存,框架类型多样化。此外,还分析了框架竞争中主流媒体框架建构特点。主流媒体建构框架时,传播事实,体现人文关怀,引导主流价值观;党媒和中央级媒体设置议程,其他媒体大量转发,党媒和商业媒体共同发挥上下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的作用。最后,归纳了框架共鸣效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经验上的可信度、框架策略、框架接受者自身立场、框架提供者身份和框架接受情境。并从提高公信力、增加框架贴近性和使用恰当的框架叙话语策略三个方面,为主流媒体和公共权力部门提高框架共鸣效力提供了建议,以期达到提升主流媒体和公共权力部门框架共鸣效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也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们国家和沿线的世界各国的文化旅游、经济贸易往来等得到更进一步频繁。承担着跨国交流的主要交通方式的航空事业,也因此得到蒸蒸日上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航空旅游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内主流航空公司先后开设多条国际航线,力图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如今,英语已经成为一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在法币政策由推广到落地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伪造法币问题在全国全国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新发行的法币信用。伪造法币现象的背后,既有当时民间逐利群体的参与,也有日本军国主义背后的操纵,这就使得国内伪造法币问题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中国民间伪造法币的逐利团体、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伪造法币活动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和政策考察,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现存档案文献的基础上,
在行政法学中,信用激励和惩戒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行政措施,它们之间相互补充、互为助益。本文以社会关注度较低、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的环境守信联合激励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背景下词源词义的梳理,结合行政法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将环境守信联合激励制度概括为:环境主管部门联合其他监管主体,以环境信用评价为基础,对积极履行法定义务、遵守约定义务的主体实施多类授益性措施的制度。这是一种联合了多方监管主体和多种激励机
李传锋是国内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他将动物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地位上,将目光聚焦到动物本身,塑造了众多自在自为的个性化动物形象,肯定了动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无不体现出作者对动物生命的敬畏,其小说所体现出的动物观蕴含着深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学理念。本文以李传锋小说的动物观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文本细读并结合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相关理论,深刻分析李传锋是如何通过进入动物视野来赞美动物世界的,探讨其动物小说
自2016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以来,中国医保格局由原先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三部分,变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两部分。城乡医保与新农合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这意味着原先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正在被逐渐打破。本文着重讨论也在于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分。城乡居民医保合并后实行统筹制度,该制度带来的好处是提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交通工具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变迁,地铁不仅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出行方式,而且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因此,对于地铁的规划开发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研究地铁空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铁作为快速交通工具的出现,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地面空间以及高楼大厦已经不足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需要将生活空间转向地下。其次,地铁空间本身也具
红色精神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将高尚的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在近现代的新演变,是我国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指挥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建设发展时期和改革实践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以“坚持真理、艰苦奋斗、勇于实践、无私奉献、改革创新、为民服务”为核心品质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杰出的理论品质和丰厚
广西融水苗族织绣图案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样式,千百年来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实用品,是精神的某种寄托,还可以是民族图腾的载体。融水苗族织绣图案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记录着苗族发展的历史迁徒、生活环境和风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苗族织绣图案不断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发现融水苗族织绣图案所体现出来艺术美学原则和许多当代的设计艺术美学原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民众的诉讼意识不断提高,作为诉讼环节之一的司法鉴定已引起广泛关注,其最终产物——鉴定意见——更因具有较强的证明力而备受重视。有些案件当事人出于获取诉讼利益的目的,从技术层面干扰鉴定活动,企图得到于己有利的鉴定意见,这种行为本文称为“反鉴定”行为。“反鉴定”行为已经对鉴定实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轻则增加鉴定工作的难度、延缓鉴定进度,重则导致鉴定意见出错,甚至引发法院认定事实错误。然而,学界还没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承关注民生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民生的发展状况。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农村民生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等,传达了内在的民生关切;同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村民生建设的宏观与微观措施,在政策安排上回归于民。这些讲话、措施等蕴含的农村民生建设思想,既来源于十八大以来党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