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学和文体学的快速发展和逐渐融合,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语用文体学。语用文体学运用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文学文本,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的语言选择揭示文体意义。 作为洛林·汉斯伯里的首部且最著名的作品,《阳光下的一粒葡萄干》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芝加哥南部美籍非裔雅戈尔一家几周内发生的故事。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运用不同理论从各角度对这部戏剧作品进行过研究,但目前很少有人从语用文体学角度对其进行详尽分析。 该论文运用了语用学两大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其中礼貌原则包括两个部分: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及其准则通常用来解释一句话是如何被用来传递隐含意义的,而礼貌原则及其准则则常用来解释做出此种语言选择的原因,二者互为补充。该论文将两大原则结合起来并作为一个综合分析工具来解读《阳光下的一粒葡萄干》的戏剧文本。 本文的戏剧文本包含两个部分:舞台指令和人物对话。本文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了诸多《阳光下的一粒葡萄干》剧本中的典型例子。通过仔细分析对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遵守及违反现象,本文作者探讨了因不同语言选择的而产生的深层含义及其文体效果。戏剧文本的语用文体学研究在研究人物塑造和主题建设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阳光下的一粒葡萄干》戏剧文本的语用学分析还验证了运用语用文体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该剧本的语用文体分析能为戏剧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视觉,也希冀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赏析也有一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