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景观更新规划与设计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形式变化,传统矿山开采产业不断衰退,遗留的废弃地带来了水体污染、山体破坏、植被受损等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破坏了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居生活环境,区域经济发展也深受阻碍。因此,如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修复和再利用,是当代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一般情况下,矿山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多以生态修复为主体,缺乏区域特色,容易造成景观类同。本文以矿山废弃地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和发扬为立足点,在对矿山废弃地的矿业遗留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充分调研和分析废弃地景观特征,使文化、自然和生态等元素在设计中得以充分融合,从多个角度分析矿山废弃地的特征并据此研究其景观更新问题,力求在修复矿山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特色,提取场所精神,打造独一无二的矿山景观。文中第一章首先对矿山废弃地的背景进行分析,包括其形成的原因和各方面的危害,并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历程和现状,总结目前研究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简述矿山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相关概念并分析矿山废弃地的分类和特征,分析其景观更新的价值;第三章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国内外优秀案例并提出矿山废弃地景观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根据前三章的分析提出矿山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目标,分析相关理论基础并提出矿山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的原则,接着分别从自然景观更新、人文景观更新和场地文脉传承发展三个方面探讨矿山废弃地的景观更新方法;第五章通过对张家口市桥东区金矿废弃地和重庆市巴南区红炉村矿坑的景观更新规划与设计方案进行实例分析,将前文所分析理论应用于实际,分别得出两者的更新设计思路,并进行总结分析,完善论文理论研究。本文对于矿山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规划与设计研究,创新点在于立足挖掘场地特色,对场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和场所精神都进行深入挖掘并充分结合场地特点进行规划设计,重视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地制宜,对废弃地的自然和矿业遗留进行选择性保留与再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张家口金矿废弃地和重庆市巴南区红炉村矿坑的景观更新设计手法与理念,将场地自然、文化及地域特色等充分融入设计中。最后通过景观设计对矿山废弃地的场地精神进行传达,并以此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和矿业文化,打造自然和人文和谐共生的公共开放绿地,为今后的矿山废弃地景观更新规划与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照与建议,实现场地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少数民族生产的手工艺产品种类繁多,手工艺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传统农耕劳作背景下的衍生物,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民众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贵州民族手工业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贵州部分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竞争力低,不利于民族手工业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发现,民族手工艺品附加值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
各位中小学家长:请注意!在您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和缴纳培训费用时,请注意防范风险,做到“四必须”“三不要”。四必须一、必须选择正规机构认真查看其是否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等证照(一般张贴在营业厅显著位置)。二、必须留意培训时间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广大学生家长切勿购买上述
期刊
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及遏制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通过修路、扩张交通通行能力等手段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如何充分利用获取到的交通数据,精准把握全局路网范围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新手段。论文以成都市浮动车数据为基础,展开了对城市交通拥堵状态判别路网关键节点的识别研究,为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及管控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以丰富的
采用氧脱木素(O)和过氧化氢(P)两种漂白方法对杨木硫酸盐浆漂白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OP两段漂白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O段温度100℃、用碱量3%、氧压0.7 MPa,P段温度90℃、H2O2用量3%、pH为11;OP两段漂白后,纸浆白度达到80.6%ISO,粘度为731 mL/g,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此漂白方法对纤维的损伤程度相对较小。OP两段漂白作为短流程漂白较适宜的漂白方法,既可以满足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单中心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组团式布局把城市的交通流分散在各个组团之中,能够有效减小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已逐渐成为国内大城市扩张的主要发展趋势。对组团城市来说,组团间交通通道是组团城市的“主动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团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确保组团间交通通道的交通有序通畅是组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掌握城市组团间交通通道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决策方法,对于优化组团
受地形和道路条件等限制,部分干线交织区车道和流向多、交织区较短,车辆换道交织现象更为复杂。研究交织区车辆行驶行为规律并进行有效建模,是探明交织区交通运行机理的关键和基础。为探索这类复杂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本文基于高精度、全样本车辆微观轨迹数据,提出交织区精细化元胞自动机跟驰模型和换道决策模型,从而更精细地捕捉和再现短距多车道交织区实际的车辆行为及交通流状况。内容研究具体如下:(1)基于无人机视频的
白腐担子菌粗毛栓菌是一种木栖真菌,通常根据其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该菌将呈现出显著的形态变化:在振荡的营养液中,只能形成空心的菌丝体球;在静止的半丰富和贫营养液体培养基中,将分别产生花簇样和蜂巢样结构;在麦草粉和松木屑上,子实体呈圆面包状;在杨木条上,将长出类似于野生型的平伏状或叠瓦状子实体。本文还提出了真菌形态建成机制的新观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的丰富,经济法也需要不断更新。而在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基本原则基本是保持不变的。本文从经济法的产生、内容及特征来具体阐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互通式立体交叉可以连接不同高程的相交道路,减少交通冲突点,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由于存在分流、合流、视距不足以及运行速度变化等问题,立交区仍然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常常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立交区的运行环境复杂而多变,车辆在短暂的运行过程中会经历多种场景的切换,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是道路设计者与使用者共同关心的话题。道路交通系统涉及人、车、路和环境等基本要素,车辆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从1978年末的97.5%下降至2020年末的0,区域扶贫成效明显,扶贫工作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但基于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双重叠加背景,伴随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减贫的矛盾日益凸显,靠传统“输血”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生态建设、可持续减贫的现实需求,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亟需转型。生态补偿就是破除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