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nyjhnyjn66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宇澄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空间叙事特征。空间表达与文学创作被他有机结合,这得益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趣味。他的文学创作深受绘画和电影的影响,而这两者都属于视觉艺术范畴。金宇澄在童年时期就喜欢画图,他也为自己的多部作品绘制插图80余幅,他认为书中之图,正是作者文字所不能达之处。有艺术评论员称他在视觉记忆方面出类拔萃,细节惊人,这即使在专业画家中也是很少见的。并且金宇澄自述是看着电影长大的一代人,其广泛而深刻地接触了电影,作品中时常出现电影元素并借鉴电影艺术技巧。从文学发生学视角切入,上海都市—东北农场—上海都市迁移的生活体验强化了金宇澄对空间的感知和对照。客观世界的映照使作家形成了更强的空间意识,推动小说文本空间叙事的生成。金宇澄小说构建的都市与乡村两个空间体系,展现了特殊时期成长的一代人对历史衍进、社会变化的独特体认。因而金宇澄的小说具有典型的空间形式。在内容上,强调细节与符号,文本充满丰富的空间意象;在叙事上,有别于传统线性叙事,而是减弱叙事时序的连贯性,用空间并置空间切换来推动叙事,文本的空间感自然得以凸显。学界对于金宇澄小说的关注和研究虽然近年大幅增多,但已有的论文多从上海城市书写、民间叙事、沪语写作、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分析。目前仅一篇硕士论文从空间叙事的切入角度讨论了小说《繁花》,但论文没有涉及作家创作中空间叙事的连贯性和承继性,以及文本之间的参差对照。而乡土与城市,对作家来说是同样重要的空间与现场,不应忽视乡土空间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空间叙事理论,试图对当代重要的作品进行批评,以期对金宇澄的小说整体创作产生新的认识价值,同时对空间叙事理论如何落地到具体的文本分析进行有意义的推进。本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先对金宇澄及其创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从研究的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理论等几个方面做了论述。第一章,从宏观层面出发,旨在回答金宇澄“写了什么空间”“他为什么要写这些空间”,将小说中出现的上海都市、东北乡村与童年经验和知青生活经历进行对应,阐发金宇澄空间意识的重要因素。第二章,探讨金宇澄小说空间的构成,包括三类空间的呈现,并进一步分析空间的叙事功能,以及金宇澄小说独具特色的空间叙事技巧。第三章,采用从粗到细的研究路径,旨在分析金宇澄小说空间意象的文化喻指,根据文本抓取了广袤田地空间意象、幽闭狭窄空间意象、垂向家宅空间意象、线性流动空间意象四类典型意象,进行文化隐喻的阐发,作文化意义上的解读。
其他文献
对他人行为意图的解释或归因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基本反应或倾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将他人的行为意图解释为有意伤害自己就是敌意归因,其会导致攻击、焦虑等行为与心理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敌意归因进行研究。大脑在个体意图推断与归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揭示敌意归因的脑基础对于揭示敌意归因的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敌意归因的脑基础研究还可以为建立敌意归因的脑指标和开发敌意归因的脑干预方法打
研究目的:气手枪运动是奥运射击项目的重要分支,而射击成绩的好坏与击发瞄准期运动员的心智状态息息相关。然而,以往研究更倾向于关注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击发准备期的心智状态,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力度相对较小。因此,本研究希冀通过同步监测青少年气手枪运动员在实弹射击场景中击发瞄准期的脑电和心电活动,考察运动员在击发瞄准期的脑、心激活水平特征,进一步验证击发前的脑-心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脑-心协同激活水平与射击表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且广泛的心理疾病。美国精神病学会推出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规定:病人如果满足9条诊断标准中的5条(且至少包含抑郁情绪或者兴趣缺失症状中的一条),就可以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基于这样的诊断标准,抑郁症患者们可以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组合,即可能会出现2个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被诊断为一样的,但是却在不同的症状上展示出“优势”。因此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这一角度来分析抑郁症
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初中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承担着更重大的任务。因此了解初中教师的主动职业行为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现实意义。已有研究更多是在探究企业员工的主动职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较少关注教师群体的主动职业行为,缺乏成熟的测量工具,进而无法了解教师的主动职业行为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本
亲密伴侣暴力是指现任或前任亲密伴侣实施的导致身体、性或心理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躯体攻击、心理攻击和性胁迫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亲密伴侣暴力是妇女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对亲密伴侣暴力研究进行回顾后发现,亲密伴侣暴力受暴不仅存在于女性中,也存在于男性中。男性与女性可能都是施暴者,也可能都是受暴者。同时,亲密伴侣暴力并不只存在于异性关系中,也存在于同性关系中。西方社会研究表明,虽然同性亲密
社区感(sense of community)作为社区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国内外学者已围绕这一概念开展了大量研究,它是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及对成员间的情感,能对个体的幸福感和社区参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有研究者提出社区感具有环境特异性,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中其内涵会发生变化,学界已围绕虚拟社区感、学校社区感等概念开展相关研究。运动社区感(sense of sport communit
新时期以来,当中国当代文学处于空前繁荣的创作思潮时,西部文学亦以其独特而奇瑰的文学艺术、多元的文化背景跻身创作主流。就创作主题来说,现代社会对遥远乡村的想象、中国乡村发展战略、文化传统的保留等因素,使乡土叙事成为了新时期西部文学的重要创作内容。雪漠作为西部文学新一代典型的乡土作家,长久的乡村生活经历和对西部贫瘠土地上农民生存现状的关心,使得他的写作笔锋集中在了西部农民的生存状态与心灵深处。引人注目
词汇识别的视觉认知加工过程一直是语言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与难点,也是众多研究的争论所在。词汇识别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词汇进行语义提取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词汇的字体、模糊度、频率、上下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引起众研究者的兴趣。关于词汇识别的视觉认知加工机制,产生较大影响的理论模型为多阶段激活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多阶段激活模型认为词汇识别过程中各阶段间的激活传递存在阈限,某个阶段被激活
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威胁(Steele,1997),是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持有消极刻板印象,所属群体成员由于担心或害怕,反而验证该群体消极刻板印象预言(Steele&Aronson,1995),从而感受到的威胁感和压力感。作为一种自我验证性忧虑或恐惧(迈尔斯,2006),刻板印象威胁不仅会诱使污名个体担心他人,甚至担心自己会依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