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法的中韩高中地理教材结构比较研究——以沪版与天教社版人文地理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教育理念,不同国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其教材编写在知识逻辑及内容编排上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教材结构反映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教材结构的逻辑性、内容组织安排的合理性、知识要素设定的科学性都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从周边国家——韩国出发,运用ISM法,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尽量降低个人主观经验对于教材结构研究科学性的影响,推进高中地理教材结构国际比较研究的进展。本研究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地理教材结构对比及分析的现状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基于认知结构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比较教育理论及系统科学理论。对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段玉山主编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以下简称“沪版教材”)以及由天才教育出版社出版,申正烨主编的《韩国地理》(以下简称“天教社版教材”)两版本教材的正文文本部分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对沪版教材及韩国天教社版教材从教材结构的三大表层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划分了教材结构比较模块。运用专家咨询法,结合与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的交流,确定核心要素提取与要素间形成关系判定的标准,并结合数据统计法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到两版本教材不同专题的层级结构模型图,并基于模型图从核心要素、起始要素、结点要素、要素间形成关系四个方面对两版本教材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教材的编写者及教材的使用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一是核心要素的选择:核心要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数量与质量上。从数量上看,两版本教材核心要素的数量相近;从质量上看,天教社版教材要素容量更大更广;两版本教材核心要素的类型相似,基础性与探究性的要素并存。二是起始要素的异同:两版本教材的起始要素都十分关注要素的基础性,部分专题要素还体现出独立性,天教社版教材的起始要素还同时关注实用性。三是结点要素的异同:两版本教材的结点要素差异较大,沪版教材的结点要素具有探究性,强调学生探究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天教社版教材的结点要素则更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国情教育的渗透。四是要素形成关系的异同:从要素的层级数量来看,两版本教材的要素层级数量基本相似,沪版教材层级更多,知识体系更复杂;从要素的形成路径来看,沪版教材的形成路径更为综合,主线间的要素相互交织,关系相对复杂,天教社版教材的形成路径更为清晰,知识主线之间分割明确。两版本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基本与结构模型图的层级顺序一致。基于教材分析的结论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使用者:教学工作者可以提高教材分析的科学性、关注教材使用的高效性、着眼课堂教学多样性;二是对教材编写者:一方面要发挥地理学科特色,落实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要优化教材逻辑结构,关注生活地理。实际上,专题与专题之间也存在形成关系,多个专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材系统,但由于时间与工作量的问题,笔者仅完成专题内的知识结构探究,未能对教材整体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在后续研究中,笔者会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育学生生态文明思想,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任务。目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视频资源丰富可取,尤其是纪录片资源质量较高,内容和情感价值观上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经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关纪录片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深入分析纪录片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全过程,着重探究纪录片资源库的建设以及纪录片资源的课堂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
学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地理实践活动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受到行业专家和地理教师的关注。新课标明确指出社会调查活动是帮助学生发展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应该将社会调查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活动,应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
学位
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已成为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理课程方面而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信息素养不仅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高中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是地理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中学地理课程完善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对培养高中生地理信
学位
可持续发展源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可接受性的深刻理解。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消耗严重的今天,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至关重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模块,开展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也是呼应了新课程综合性改革。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借助微视频的线上教育形式来推进指向可持续发展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
学位
自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为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各高校致力于寻找创新型教育改革方式,在这个背景下,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教培模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区域认知是实现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空间载体,区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区域认知视角下的空间教学研究是地理教学重要领域,也是地理研
学位
课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在强调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的训练,由表面知识的掌握走向深层的认识和运用。在科研与人才培养中,模型构建是一种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模型认知”这一概念,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分析和推理等方式,了解被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组成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起一种认知模式,并且能够用这种模式说明化学现象,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是,建模的习得并非一朝一夕,而
学位
我国长久以来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分科教学为主,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壁垒,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课程和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新高考“3+3”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文理科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知识间的联系也越发紧凑。作为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学科性质的地理学科,在
学位
学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要培育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的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学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阶段,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不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从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视角,以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分析高中地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学科优势,讨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建议。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了高
学位
在主流教育思想深入践行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策略也在不断升级更迭。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新思路。针对如何将其化繁为简,合理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中,文章以“霓裳之舞”教学为例从对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理解、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