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泛素/26S蛋白酶体在植物生长和免疫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根据前期本实验室高巍博士以黄萎病菌抗性品种海‘7124’根部组织为材料接种黄萎病菌V991后的蛋白差异表达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素/26S蛋白酶体在植物生长和免疫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根据前期本实验室高巍博士以黄萎病菌抗性品种海‘7124’根部组织为材料接种黄萎病菌V991后的蛋白差异表达谱结果,从中获得一个受黄萎病菌诱导下调表达的蛋白(Gao et al2013)。同源比对分析发现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泛素26S蛋白酶体α亚基中的第六个亚基(F)同源度最高。我们从棉花中克隆到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命名为Gb PAF1,并对其在棉花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Gb PAF1在陆地棉各个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将Gb PAF1蛋白N端融合GFP,构建35S::Gb PAF1-GFP融合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发现Gb PAF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2、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海岛棉中抑制Gb PAF1基因的表达后,与对照相比,棉株出现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卷曲、腋芽增多、茎秆细胞变小等表型;激素测定发现棉株内源生长素含量显著下降。推测该基因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信号路径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但具体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3、研究发现海‘7124’中沉默Gb PAF1后接种黄萎病菌V991,与对照相比,植株更加感病。激素信号路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JA和SA信号路径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接种死体营养型病菌灰霉后,棉花叶片发病程度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4、在陆地棉中稳定转化Gb PAF1后检测激素信号路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发现:超量表达Gb PAF1,SA信号路径被抑制,JA信号路径被激活;抑制表达Gb PAF1,JA和SA信号路径均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AF1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来调控棉花的生长发育;在受到黄萎病菌胁迫时,该蛋白可能是通过协调JA与SA信号路径的平衡来调控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但其具体作用机理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属于世界性爆发害虫。在我国各大麦区均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和限制小麦稳产和高产的一大障碍。化学防治
1979~1983年,通过春化室、温室等人工设备和山区、大田等自然条件相结合,异季集团加代和正季单株选择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幼苗春化加代育种技术,技术要点:(1)双氧水低温法
This study is mainly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 (PCDGF) in breast cancer and breast adenofibroma, and to compare with o
茶树作为一种特定的生命体,它必然具有一定的代谢特点。业已清楚,茶树氮素代谢的特点就是喜铵耐铵,并在体内合成积累高含量的游离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和嘌呤系的生物碱,使
我们从1980年起开展了化学诱变剂(EMS)处理春小麦种子、合子和配子的试验研究,比较不同处理的诱变效果,以期找出其中合适而有效的处理方法,同时对处理后代的变异情况进行了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种植面积大,连作时间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新疆棉花连作问题比较突出。本试验通过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棉花生物量、重要生理生化特征指标,揭示连作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主要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分析,探讨连作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对比连作棉田土壤中添加活性炭处理以及秸秆还田处理的连作棉田土壤生物活性变化,
都市新淮剧是兼有古典神韵与现代精神、兼有地域风情与都市品性的新型戏剧。历史寓言剧《金龙与蜉蝣》掀开了"都市新淮剧"的帷幕,淮剧的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角色的分配从单一
Severe diffuse caveous hemangioma of the lower limb is rarely seen among young people and sometimes can be a fatal challenge for operation. We reported a case o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摄影也从传统的交卷摄影和暗房技术向数字化方向转变。自19世纪以来,摄影作品成为了人们收藏的一个重要项目。摄影方式的转变,也造成了摄影收藏的变化,涉
Single-tube bi-directional 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SB-ASA)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Q-PCR) assays were developed and per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