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作为间隔臂的表面改性设计在血液净化中对吸附与抗凝作用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灌流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是体外循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血液灌流吸附剂等血液接触材料,不仅要具有有效性,还要具有安全性。而传统的血液灌流吸附剂容易造成非选择性吸附,导致血液成分的丢失,同时血液接触材料表面还可能面临凝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通过对表面的设计与改性来提高血液灌流吸附剂等材料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及抗凝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肝素是一种线性多糖,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广泛应用于表面改性来提高血液接触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但往往忽略了肝素分子可以通过-NH2,-COOH或-OH等基团继续进行分子嫁接或功能延伸的作用,没有太多关注肝素在表面改性中作为大分子间隔臂对吸附与抗凝的作用。基于此,本论文利用肝素的活性基团、大分子链和良好的抗凝性能,针对吸附剂和相关血液接触材料所要发挥的不同功用进行表面设计与改性。对于吸附剂,以内毒素为目标毒素分子,通过将肝素作为间隔臂,连接苯丙氨酸配基对吸附剂进行改性,以期提高血液相容性的同时,提高对内毒素的吸附选择性。此外,采用聚乙烯亚胺与多巴胺共沉积为多种血液接触材料表面提供可进行二次接枝改性的稳定涂层,并在该涂层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基于肝素的NO生成表面,以期通过抑制凝血级联反应和抗血小板粘附与激活来增强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肝素为间隔臂的内毒素吸附剂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选择氯甲基聚苯乙烯微球(Ps)为内毒素吸附剂载体,通过乙二胺取代氯甲基后,将肝素作为间隔臂固定于表面,并连接苯丙氨酸作为配基,最后获得Ps-Hep-Phe吸附剂。通过FTIR和XPS表征了改性过程的成功进行,并研究了改性前后吸附剂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经过剧烈的取代反应,但吸附剂微球的形貌没有发生改变,而且与Ps相比,Ps-Hep-Phe的比表面积有所增大,亲水性提高,表面电荷趋于中性。然后评估了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结果发现与Ps相比,Ps-Hep-Phe对蛋白的吸附量和溶血率均降低,并且APTT从32.5 s延长至101.2 s,表明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有所提高。最后通过内毒素吸附实验发现,与Ps相比,Ps-Hep-Phe在生理盐水中对内毒素的吸附量增加。而且在Ps和Ps-Hep-Phe的动力学吸附过程中发现Ps-Hep-Phe更符合孔内扩散方程的拟合,表明改性后微球的孔内扩散行为增加。此外,Ps-Hep-Phe在血浆吸附灌流中对内毒素的吸附量是Ps的~3倍,而白蛋白吸附量却只有Ps的~1/2,表明Ps-Hep-Phe对内毒素的选择吸附能力有所提高。2.聚乙烯亚胺和多巴胺共沉积涂层的稳定性研究除了血液灌流吸附剂,还有许多其他血液灌流材料需要表面改性来提高其所需性能。为了避免繁琐、剧烈的化学反应,利用聚多巴胺(p DA)涂层的通用粘附力对多种材料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I,Mw=600 Da)的加入对聚多巴胺(p DA)涂层在PP、PTFE和PVC表面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I与多巴胺(DA)可以共沉积于PP、PTFE和PVC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p DA/PEI)涂层,具有通用性。与p DA涂层相比,PP、PTFE和PVC表面的p DA/PEI涂层在1.0 M HCl和1.0 M Na OH溶液中的脱落减少。通过对红外峰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过1.0 M HCl或1.0 M Na OH溶液洗脱后在PTFE表面p DA涂层的脱落率分别为35.0%和74.6%,而p DA/PEI涂层的脱落率分别为14.6%和23.7%,进一步证实PEI的加入增加了p DA涂层在强酸和强碱溶液中的稳定性,尤其是强碱条件。而且p DA/PEI涂层在经过1.0 M HCl或1.0 M Na OH溶液洗脱后仍可保持稳定的氨基和含氧基团含量,并保持亲水性不变。此外,p DA/PEI共沉积涂层在DA/PEI质量比为2:1-1:1之间时可得到较稳定且沉积密度较高的涂层,并且p DA/PEI涂层比p DA涂层具有更宽的p H稳定范围。这些结果表明PEI的加入为后续的二次接枝提供了更加稳定且通用的平台。3.不同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与多巴胺共沉积对表面肝素化的影响利用稳定的PEI与DA共沉积涂层,为材料表面肝素的接枝提供平台。首先研究了不同分子量PEI对DA与PEI共沉积的影响,然后考察了不同分子量PEI与DA共沉积的涂层对肝素接枝的影响,以及肝素化后对蛋白吸附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分子量的PEI(600 Da和1800 Da)有利于与DA的共沉积,较大的分子量(10000 Da和70000 Da)反而阻碍了涂层的沉积,造成表面p DA和PEI的减少。对于肝素的接枝,PP-D/P600-H表面成功地固定了肝素,并在肝素反应溶液浓度为4-6 mg/m L时其接枝密度可达到饱和。PP-D/P600-H的肝素接枝量可达到约26.97 ng/cm~2,但随着PEI分子量的增大,共沉积涂层表面的肝素接枝量逐渐减小,相应地,亲水性也逐渐减小。其中,PP-D/P600-H和PP-D/P1800-H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抗蛋白吸附能力;PP-D/P600-H具有最长的凝血时间。这些结果表明较小分子量的PEI(600 Da和1800 Da)与DA共沉积的涂层可以接枝更多的肝素,更有利于材料表面血液相容性的提高。4.基于肝素的NO生成表面的构建及协同抗凝作用的研究在DA与PEI(600 Da)共沉积涂层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肝素为间隔臂、半胱氨酸为配基的抗凝涂层表面(PP-Hep-Cys)。通过EDS mapping、ATR-FTIR和XPS表征了PP-Hep-Cys表面的成功构建。水接触角和蛋白吸附实验表明,与PP相比,PP-Hep-Cys的亲水性提高,对BSA的吸附量减少。通过Ellman试剂测定巯基含量,结果表明PP-Hep-Cys表面的巯基含量可以达到约2.06 nmol/cm~2,并可以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50μM SNAP)反应产生NO,孵育2 h后的NO的生成量约为0.2415 nmol/cm~2。接着研究了材料改性前后以及NO生成表面对血小板粘附和激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未添加NO供体时,PP/PVC-Hep-Cys表面血小板的粘附量和PF-4释放量均小于PP/PVC,主要是肝素表面大量负电基团的作用;而在添加NO供体后,PP/PVC-Hep-Cys表面血小板的粘附量和PF-4释放量进一步降低,表明肝素和NO生成表面对抑制血小板粘附和活化起到协同作用。此外,NO供体的添加与否对凝血时间和溶血率无显著影响。与PP相比,PP-Hep-Cys的PT、TT和APTT均被显著延长,其溶血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肝素作为间隔臂的改性设计成功地用于血液灌流吸附剂和其他血液接触材料的表面改性中,能有效提高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和血液接触材料的抗凝血能力,为血液净化材料表面的改性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在外周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应用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引导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8年5月25日至2020年5月25日治疗的外周型肺肿块患者中遴选与研究标准相符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外周型肺肿块,300例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其中142例仅实施超声引导,158例联合CEUS引导。以病理结果分析疾病诊断结果,评价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
期刊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常见且发病率增长很快的恶性肿瘤之一。黑色素瘤的生长和发展依赖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髓系抑制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其中,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ECM硬度的变化在黑色素瘤的生长、转移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基底硬度影响黑色素瘤发生
学位
紫外线(ultraviolet,UV)通过氧化应激和遗传物质改变诱导皮肤趋癌环境形成是黑色素瘤主要的前期病变之一。响应UV等致癌应激,皮肤细胞中GADD45家族可清除活性氧、修复DNA损伤以及调控细胞周期。然而慢性UVB照射下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黑色素细胞中,家族成员GADD45B如何被调控(如micro RNA),以及是否可以作为关键分子参与损伤形成尚不明确。鉴于此,研究慢性UVB损伤模型发现h
学位
肌腱两端分别连接在肌肉和骨骼上,负责将肌肉收缩力传递到骨,驱动和维持关节运动。肌腱长期处于运动牵张载荷微环境,极易发生损伤。损伤后,肌腱细胞将迁移到损伤位点增殖并分泌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成分促进损伤肌腱的修复。但目前人们对于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调控肌腱细胞迁移功能相关力、化学因素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腱调蛋白(Tenomodulin,Tnmd)属II型跨膜糖蛋
学位
发展海洋碳汇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红树林作为海洋碳汇的重要来源,拥有强大的固碳和储碳能力,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加快开发红树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基于三角模糊数和结构方程构建红树林碳汇项目风险测度模型,选取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这一我国的代表性项目,采用净现值方法和肯定当量法对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测度风险因素对项目价值及其投资决策的影响,从而助
期刊
以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为核心的沼气工程技术可将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生物天然气,具有能源与环境的双重效应,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然而,AD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频繁的过程失稳现象制约了现有商业化沼气工程的经济可行性,限制了其后续的可持续发展。了解AD反应器过程失稳的特征,及时且准确的诊断过程稳定性,深入的探究过程失稳的机理,对保障AD反应器的稳定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
学位
目的 探讨外周型肺肿块穿刺活检患者行超声造影+超声引导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82例外周型肺肿块穿刺活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引导,n=41)与观察组(超声造影引导,n=41),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示肿瘤坏死(60.98%)、穿刺路径上大血管(21.95%)、获得确切穿刺病例诊断的占比(97.56%)均高于对照
期刊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难生物降解物质、生物毒性污染物以及污水深度处理。新型吸附材料的研发一直是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能进入工程化应用的材料却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可能与新型吸附材料动力学性能参数缺失有关。尽管吸附材料的制备可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设计,但鲜有针对吸附动力学性能优化为目标的材料制备研究。通过分析吸附机理和吸附过程各阶段动力学特征,发现吸附
学位
林业碳汇交易是以林业碳汇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交易机制。中国从参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到开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已有近二十年的林业碳汇交易实践经验。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林业碳汇交易将从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目标跃进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处于深刻调整变化的阶段。相较以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影响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和改革议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期刊
细胞外基质(ECM)协调指挥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异常的ECM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ECM可为疾病治疗,包括组织缺损修复提供新思路,而阐明细胞-ECM互作机制是前提。当材料植入体内,组织间液或血液中的蛋白会快速吸附到材料表面,与材料一起形成新的人工ECM,随后细胞粘附于蛋白层,并通过细胞牵拉力(CTF)的产生/传递去感知和响应材料力学性质。“细胞-蛋白层-材料”是CTF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