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喉癌裸鼠肿瘤模型,进行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DTC)和肿瘤组织突变型p53基因的检测,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早期预示肿瘤远处转移和预后的价值;对DTC阳性组给予小剂量的紫杉醇治疗,判断其杀灭DTC、延长生存期、减少肿瘤远处转移的疗效。方法:70只裸鼠,随机选择10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建立裸鼠喉癌肿瘤模型,采用套式PCR法,以CK19mRNA为标记物于肿瘤种植成功后第10周检测肿瘤组及对照组裸鼠外周血中的DTC;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观察DTC与生存期及远处器官转移的关系。DTC阳性组给予小剂量的紫杉醇治疗,判断其杀灭DTC、延长生存期、减少肿瘤远处转移的疗效。待裸鼠死亡后解剖肝、肺及淋巴结,采用连续病理切片HE染色证实是否发生转移。结果:肿瘤组DTC阳性率为66.67%(40/60),对照组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阳性率为60.0%(36/60);DTC阳性组中,P53也为阳性者为75.0%(30/40),而DTC阴性组中,P53蛋白阳性者为30.0%(6/20),喉癌肿瘤模型中p53与DTC的表达之间存在关联Xˉ2=14.17, P <0.005,r=0.437, P<0.05,DTC和p53蛋白在喉癌肿瘤模型的表达呈正相关。DTC与突变型p53都为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34周,阴性组为43周(,P<0.05),log-rank检验=4.56,P=0.0327,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TC与突变型p53阳性组发生远处器官转移率为42.9%(6/14),其中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1例,肺转移1例;阴性组见2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4.3%(2/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紫杉醇组DTC再次检测为阴性,生理盐水组仍为阳性。生理盐水空白组1年带瘤生存率23.1%(3/13),转移率为53.8%(7/13);小剂量紫杉醇治疗组生存率为53.8%(7/13),转移率为14.3%(2/13);DTC阴性组生存率为46.2%(6/13),未见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30周,和小剂量紫杉醇组经log-rank检验=6.171,p=0.013,小剂量紫杉醇能显著提高动物模型的生存时间(P<0.05);生理盐水空白组和DTC阴性组经log-rank检验=6.976,p=0.008,提示DTC阳性的动物模型其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小剂量紫杉醇组和DTC阴性组log-rank检验=0.920,p=0.010,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联合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可以作为早期判断肿瘤转移的指标,是预后不良的一组独立危险因素;DTC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DTC可以作为早期判断肿瘤远处转移及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小剂量的化疗药物紫杉醇能有效的杀灭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