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PbBr3复合薄膜的PeLED器件性能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PeLED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相比于OLED器件,PeLED的稳定性和效率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器件寿命也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本论文主要从改善CsPbBr3薄膜形貌和促进阴阳两极载流子注入平衡两方面入手,提升PeLED器件性能。具体方案如下:首先,在全无机钙钛矿CsPbBr3中添加路易斯碱mCP,通过二者的路易斯酸碱反应,有效提升钙钛矿薄膜质量,当CsPbBr3:mCP=1:0.1时,最佳PeLED器件启亮电压为3V,亮度为21008cd/m2,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为3.74cd/A和1.21%,证明了有机小分子辅助法对PeLED器件性能的积极作用。其次,在CdSe/ZnS中掺杂适量有机分子mCP。小分子能有效填充于量子点空隙,改善发光层质量。最佳器件亮度为10698cd/m2,相比于基础器件,亮度提升了2.0倍;最大电流效率为18.1cd/A,比基础器件提高1.8倍左右,有效证明了小分子辅助法的可行性。再者,在CsPbBr3中掺杂空穴传输材料PVK,使CsPbBr3镶嵌于聚合物的三维网状结构中,有效提升了钙钛矿形貌,最佳器件亮度由2339cd/m2提升到4266cd/m2,有效证明了聚合物交联法在PeLED器件中的可行性。最后,本文研究了阴极Al2O3薄膜的引入和器件内部Al2O3界面层的形成对Pe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Al2O3处理能有效促进载流子平衡注入,相比于参照组,纯CsPbBr3PeLED器件最大亮度由2064cd/m2提升到2801cd/m2,EQE由0.81%提高到1.08%;CsPbBr3:mCPPeLED器件最大亮度由21008cd/m2提高到23313cd/m2,EQE由1.21%提高到1.50%。
其他文献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来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风险。服用叶
目的:通过对朝鲜苍术、关苍术、北苍术、茅苍术、白术健脾和抗风湿的研究,明确五种“术”类的药效差异;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找出大鼠血浆中脾气虚、脾阳虚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毋庸置疑,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需求但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多个方面有关。我国于2012年推出《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后,意味着基础教育必须要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只有了解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真正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培训,才能保证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帮助当前中小学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道德水平,为其实现专业性发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悬挂针结合耳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安全性和依从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有效、便捷、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本课题采用
锆钛酸铅(Pb(ZrxTi1-x)03,PZT)铁电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良好的铁电、介电和压电特性,广泛应用于铁电存储器、介质滤波器和压电传感器等可调谐微波器件中,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随着微纳米技术和可调谐微波器件技术的发展,性能单一的二元系PZT铁电材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需求。对PZT基铁电材料进行混合或掺杂改性,以期获得高居里温度、高机械品质因数和高机电耦合系数等性能优异的多元
光热治疗具有非侵入式、高度选择性、对机体损伤较小、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造影分辨率高、没有放射伤害和毒性作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浆骨膜素(Periostin)水平,探讨其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47名作为桥本组,另选取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31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骨膜素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TgAb、TPOAb、TSH、FT3、FT4
TCP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该家族成员参与叶片和花器官的发育、维管束后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分化和形成及胁迫应答过程。本研究以白桦为试材,分析白桦BpTCP11和BpTCP19基因的
目的本文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临床中用不同负载模式整体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记录并分析上颌牙列中各个牙齿的所受应力及运动趋势,探索最佳的内收全牙列的方法,以求高效精
传统的理论界一直认为遗弃罪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并认为犯罪主体具有身份的特殊性,主体和客体必须限于同一个家庭成员。而近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家庭成员之间遗弃行为层出不穷,遗弃不再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专利”。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理论观点,将遗弃罪限定在家庭成员之间,那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型“遗弃”案件难以处理,会出现法律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如果将这类遗弃行为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