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微球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表面渗透能力强和多孔结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色谱柱填料、生物、化妆品等领域,通过选择不同的单体、致孔剂和聚合方法可制备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多孔聚合物微球。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甲苯为致孔剂制备PMMA微球,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及致孔剂甲苯的用量合成出一系列微球,利用这些微球为载体对BSA进行吸附固定化,研究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DVB的用量为0.1 m L,甲苯的用量为0.2 m L时,所制备的微球对蛋白质的固定化率最高,因此选用该微球作为载体来吸附BSA。进一步,实验考察了平衡吸附时间对该微球固定化BSA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4 h的时候达到吸附平衡。实验比较了该微球与商品大孔树脂微球(D101)的吸附性能,并利用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和弗兰德里希等温吸附模型对微球的吸附进行了拟合,实验结果显示,该PMMA微球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要优于大孔树脂微球。第二部分,在碱性条件下对PMMA微球进行酯解,酯解分别进行了1 h,12 h和24 h。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PMMA微球在碱性条件下成功得到了水解。实验分别考察了酯解12和24 h的微球对BSA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随着酯解时间延长,微球的吸附固定化率呈上升趋势,表明酯解改变了微球的表面性能,增加了亲水带电基团-羧基的数量,有利于微球对BSA的吸附。同时,实验还比较了酯解12和24 h后PMMA微球和商品大孔树脂微球的吸附性能,并利用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和弗兰德里希等温吸附模型对微球的吸附进行了拟合,计算得到了吸附模型的特征参数。结果显示,酯解后的PMMA微球的吸附性能不如商品大孔树脂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