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角下的身份认同:《梦娜在希望之乡》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碧莲是当今华裔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美国移民的第二代作家,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代表作品包括:《典型的美国人》《梦娜在希望之乡》《爱妻》以及短篇小说合集《谁是爱尔兰人?》。《梦娜在希望之乡》是作家任碧莲的第二部代表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在美国社会长大的第二代华裔女孩,张梦娜,在面对自己身份困惑的同时历经选择、成长的故事。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解读《梦娜在希望之乡》一书的身份认同问题。第二代华裔作家的任碧莲的代表作品《梦娜在希望之乡》,一方面沿袭了华裔文学作品的经典主题—身份观主题;另一方面,颠覆了传统的种族及身份观念,即认为身份是固有的,唯一的,是一成不变的。主人公梦娜成长于美国白人社会,接受美国的学校教育,有着中国家庭的思想传统熏陶,却最终义无返顾的选择了信仰犹太教,并且认为身份是流动的,是可以根据意愿和经历随之改变。这是一种不同于先前华裔文学作品的崭新、多元、杂合的身份观,这种多元主义的身份观念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内在不确定,杂糅以及多元主义,而主人公梦娜对于身份的困惑,追寻以及身份的整合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是相吻合的。这种崭新的身份观对于其他的华裔文学移民类小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着力阐释《梦娜在希望之乡》一书主人公的身份建构过程以及成因,并着力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角度分析其身份特征,以期达到证明小说主人公梦娜的身份建构过程体现了后现代理论特色的目的。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电影是具有显著特色的当代文化载体。作为传播文化、加强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电影交流近年来逐渐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先锋。而字幕作为电影中跨文化交际的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学位
学位
语言不礼貌足社会语用学范畴内一个相对年轻的研究领域。语言不礼貌研究是针对礼貌研究的“概念偏见”和发展不平衡产生的。不礼貌研究的初衷旨在建立与经典礼貌理论(Brown&
文章阐述了微电子技术及其化学品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及“十五”发展目标 ,同时对目前微电子化学品的国际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