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还原条件下不同秸秆物料及其配比对退化土壤肥力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h888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土壤肥效低、持续生产力不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问题,开展强还原条件下不同秸秆施配比对处理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以期实现提高绿色高效的土壤肥力,为作物生产的可持续性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通过盆栽试验,选择不同的秸秆物料(玉米、水稻、芒草),设置两次试验,试验一(单施秸秆),空白对照(CK)、仅淹水(CK1)、0.4%-水稻秸秆(R1)、2%-水稻秸秆(R2)、0.4%-玉米秸秆(C1)、2%-玉米秸秆(C2)、0.4%-芒草秸秆(M1)、2%-芒草秸秆(M2);试验二(秸秆与羊粪配施),空白对照(CK2)、0.4%-羊粪(Y1)、2%-羊粪(Y2)、0.4%-水稻秸秆+羊粪(RY1)、2%-水稻秸秆+羊粪(RY2)、0.4%-玉米秸秆+羊粪(CY1)、2%-玉米秸秆+羊粪(CY2)、0.4%-芒草秸秆+羊粪(MY1)、2%-芒草秸秆+羊粪(MY2),研究秸秆在强还原条件下对土壤肥力的提高及促进番茄生长的作用,同时研究对土壤p H、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影响,从而揭示秸秆在强还原条件下对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单施秸秆和秸秆与羊粪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强还原处理后,单施秸秆较CK处理相比,土壤p H值提高幅度为0.02~0.32,可分别显著提高有机质(OM)、全量养分(TN、TK、TP)和速效养分(AN、AK、AP)的含量,其中C2处理的养分含量(除TN、AK、AP)最高,分别为15.55 g·kg-1、14.21 g·kg-1、1.120 g·kg-1、38.00 mg·kg-1,AK和AP含量在R2处理中最高(277.60 mg·kg-1、2.52 mg·kg-1)且与C2间无显著差异;秸秆与羊粪配施较CK1处理相比,土壤p H值降幅为0.02~0.19,其中CY2处理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最高,分别为16.54 g·kg-1、0.90g·kg-1、15.65 g·kg-1、1.150 g·kg-1、44.87 mg·kg-1、285.30 mg·kg-1、2.90 mg·kg-1。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不同的处理下差异显著。单施秸秆与CK相比,土壤的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C2处理的酶活性值最大,分别为6.467 mg·l-1,0.703 mg·g-1,7.92 mg·g-1,7.971 mg·g-1;秸秆与羊粪配施较CK1处理相比,CY2处理的酶活性值最大,分别为7.165 mg·l-1、0.742 mg·g-1、9.530 mg·g-1、8.278 mg·g-1。(2)通过内梅洛指数法,计算出各处理淹水覆膜结束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结果依次表现为:C2>R2>M2>R1>C1>M1>CK1>CK(单施秸秆);CY2>RY2>MY2>Y2>CY1>MY1>Y1>CK2(秸秆与羊粪配施),其中2%高量处理下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值比0.4%少量处理大,分别以2%-玉米秸秆(C2)和2%-玉米秸秆+羊粪(CY2)的值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与有机质、全钾、全磷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除脲酶活性外。(3)不同秸秆处理显著影响番茄的生物量(发芽率、株高、鲜重和干重)。单施秸秆较CK相比,R2的发芽率最高,为93.33%,C2的株高、鲜重以及干重的值最大,分别为8.17 cm、0.295 g·株-1、0.026 g·株-1;秸秆与羊粪配施较CK2相比,CY2的生物量效果最佳,结果分别为96.67%、8.17 cm、0.542 g·株-1、0.056 g·株-1。相关分析表明,番茄的生物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强还原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能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也显著提高番茄的生物量,并且2%高量处理的效果比0.4%少量处理好,秸秆与羊粪施配比单施秸秆对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也更好,其中2%-玉米秸秆+羊粪(CY2)处理对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线上汉语教学成为主要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线下授课方式有着许多的不同,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作者在疫情期间开启为期四个月的面向厄瓜多尔克维多中学生的线上汉语教学。本文是作者在这次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总结。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梳理分析了教学设计、线上汉语教学和听说法的研究现状,结合对所教学课程的初步了解后,尝试将听说法运用于线上汉语课堂教学设计中。为使传统的
学位
河口潮滩湿地位于陆地、河流与海洋的交界处,该区域具有多种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包括抵御风暴潮灾害、净化污染物和为濒危物种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等。近年来,基于自然生态的潮滩修复工程越来越受到关注,盐沼植物作为修复工程的主体,其在潮滩水动力及沉积物环境的成长史贯穿河口潮滩发育、发展始末。因此,对于盐沼植物生长史关键阶段与水动力和沉积物环境相互影响的充分研究,不仅是了解盐沼植物生长史的基础,也是自然生态潮滩
学位
一百多年前,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摄像术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在不断追求复刻真实世界的过程中,埃米尔·雷诺的“光学影戏机”帮助人类完成了从静态图像到动态影像的跨越,自此,电影艺术正式诞生,并成为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并列的“第七艺术”,在此过程中,动画一直作为电影的同源学科与其共同发展,而两者作为“年轻”的艺术,其本体问题在反复的讨论、推翻、重塑中形成了新的理论与实践品牌,其中
学位
敦煌祭悼文存二百五十余篇,写本计一百五十余件。根据祭悼文概念的界定,其范围囊括了祭文、亡文、行香文、斋文、临圹文。依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祭神文、祭亡文、祭畜文以及在斋忌仪式上所应用的亡斋文。以往学界对敦煌祭悼文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祭悼文的文体格式、语言、民俗以及单篇祭悼文的探究,而将敦煌祭悼文的写本、同中原祭悼文横纵向做比较以及结合图像、仪式作为研究角度尚不足。通过对敦煌祭悼文写本的把握,重点分
学位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出现生态系统退化、资源承载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而如何对国土空间实施合理开发、保护和修复,已成为当前必须共同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喀斯特地区易发生溶蚀、土壤形成慢、土层浅薄且分层复杂、蓄水能力低等特点,使区域植被生长较
学位
黄平县是贵州省重要粮食生产大县、黔东南州人口大县,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是面临粮食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多重压力的典型区域。为促进区域内耕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结合不同聚落中人地关系的差异性,厘清聚落分类下耕地分布与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区域耕地分类保护、资源优化配置和调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以可持续发展论、人地关系协调论为理论指导,借鉴地理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方法,以
学位
已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汞在植株富集和迁移作用下进入食物链,并随食物链营养级增加而汞浓度不断累积,土壤中汞污染浓度越高,进入食物链的汞含量越高,从而汞甲基化的可能性就越高,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汞对土壤和植株的危害。为了降低汞进入食物链的可能性,保障基本农业粮食作物安全,选择低温热解修复技术对残留汞的生物学变化及硒对残留汞的生物学变化进行研究,尽管低温热解修复技术已去除了土壤中88%以上的汞,但土壤中总汞
学位
钙素作为喀斯特山区的重要循环物质之一,与喀斯特山区中母岩的溶蚀风化过程、土壤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对喀斯特山区植物-土壤钙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可为该区的石漠化恢复和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贵州省花江干热河谷山区不同海拔处(500 m,700 m,900 m,1100 m)的优势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
学位
随着电解金属锰行业的不断发展,开采碳酸盐型锰矿带来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破坏了区域物种多样性。藓类植物在全球碳氮循环、土壤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系统的演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碳酸盐型锰矿区重金属对藓类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生理生化活动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中国南部花垣锰矿、湘江锰矿和南茶锰矿为研究地点,调查了藓类物种组成和功能性状特征(生活型:丛集型、交织型或垫型;叶型:宽叶或窄叶;有疣叶或无
学位
矿物开采与利用为经济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导致了重金属污染问题。重金属污染种类繁多且具有生物毒性协同作用,当其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可迁移和难降解特性,通过食物链传递的方式最终威胁人体健康,因此,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避免重金属污染威胁人体健康是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化学钝化修复法是目前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吸附、沉淀、络合、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方式改变重金属的活性,达到有效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