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碱致HT22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含有剧毒乌头碱,动物采食乌头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心脏骤停、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视觉和听觉减弱甚至丧失、肌肉强直、步态不稳等。乌头碱具有靶器官毒性,主要危害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国内外学者对乌头碱的毒性机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离子通道、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而乌头碱致神经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内在基因控制的、有序的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两种,线粒体/Cyto C介导的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和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为了进一步明确细胞凋亡在乌头碱致神经细胞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以正常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细胞)为体外试验模型,探讨乌头碱对HT22细胞凋亡的影响,明确乌头碱致HT22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揭示乌头碱致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动物乌头中毒病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试验结果如下:1.乌头碱抑制HT22细胞生长并引起多巴胺释放用含乌头碱分别为0μg/mL、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的培养液处理HT22细胞6 h和12 h,发现HT22细胞活性以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HT22细胞内多巴胺含量以剂量-依赖性升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乌头碱处理HT22细胞12 h后,HT22细胞数目减少且形态均发生显著改变,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2.乌头碱诱导HT22细胞凋亡用含乌头碱分别为0μg/mL、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的培养液处理细胞12 h,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胞核较大,染色质均匀分布于胞核内;而处理组HT22细胞膜碎裂,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消失,呈空泡状;细胞染色质不均匀分布,沿核膜聚集并浓缩成大小、形态各异的块状物,染色质裂解,呈碎片状;细胞核出现球状突起(凋亡小体),其中包裹完整的细胞器,排列成新月体状、环状、碎块状,出现典型的凋亡变化。为了进一步明确乌头碱可以诱导HT22细胞发生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FITC/PI双重染色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显示,0μg/mL、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 h分别为2.47%、3.53%、5.30%、12.5%,12 h分别为2.6%、6.8%、6.15%、6.78%;晚期凋亡率6 h分别为4.48%、6.43%、5.39%、5.27%,12 h分别为4.67%、8.18%、9.18%、10.6%;总凋亡率6 h分别为6.95%、9.96%、10.69%、17.77%,12 h分别为7.27%、14.98%、15.33%、17.38%,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HT22细胞早期凋亡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晚期凋亡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总凋亡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表明乌头碱可以诱导HT22细胞发生凋亡。3.乌头碱通过线粒体及死亡受体通路诱导HT22细胞凋亡为了明确乌头碱致HT22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我们采用MTT法测定存活率,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aspase3的含量,运用蛋白免疫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加入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和Caspase9抑制剂Z-LETD-FMK后,HT2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上升,Caspase3的活性显著下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与前两者结果趋于一致,结果表明乌头碱可同时通过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两种途径诱导HT22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验证乌头碱通过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诱导HT22细胞凋亡,采用q 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HT2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随着乌头碱浓度的上升发生明显改变,Bax、Cyto C、Apaf-1、Caspase9、Caspase3、Caspase8、Fas、Fas L、Fadd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Bid基因表达水平上升,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由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乌头碱可抑制HT22细胞生长并引起多巴胺释放,并诱导HT22细胞发生凋亡,而乌头碱诱导HT22细胞凋亡是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共同参与调控的结果。
其他文献
林麝是一种濒危动物,是我国规定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从成熟雄性林麝香囊腺中提取的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传统上对麝香的获取都是通过捕获野生林麝,然后进行采集,这个过程往往会对野生林麝造成巨大伤害,引起很大伤亡。本着既保护又利用的原则,我国批准在林麝天然的繁殖地可对其进行人工养殖。陕西凤县是野生林麝在秦岭繁衍生息的主要区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于1986年开始林麝的人工养殖,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工
学位
陕西省是我国主要的奶山羊养殖的省份之一,富平县作为陕西省奶山羊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占到全省奶山羊存栏和羊乳产量的30%。乳房炎是奶山羊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陕西奶山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乳房炎问题同样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散养户以及小规模养殖户。乳房炎的发生不仅造成动物泌乳量减少,乳品质量降低,且有害细菌浓度超标,甚至造成哺乳动物死亡。奶山羊乳房炎不仅给奶山羊养殖造成严重损
学位
根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担负着吸收养分、水分及固定植株等功能。其生长发育与植物生长物质的调控息息相关,且调控过程伴有多种植物激素的参与。腐胺(putrescine,Put)作为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植物衰老进程的调控、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芽分化、花和果实的发育以及各种生理胁迫反应等,被誉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而目前关于腐胺与植物激素间的互作对拟南芥主根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鲜有报
学位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病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其中,病毒性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将探究黑条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质对水稻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水稻与RBSDV P8蛋白互作中相关基因的功能。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基因组由10条双链RNA构成,其基
学位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的一种主要致病菌,小麦赤霉病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禾谷镰刀菌在侵染植物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毒素,不仅造成小麦产量损失,还严重降低小麦品质,影响食品安全。由于植物中缺乏天然的抗赤霉病种质资源,所以从禾谷镰刀菌关键致病基因中筛选具有抗赤霉病功能的RNA干扰片段,对于通过转基因技术
学位
学位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重要亚种种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性,与其他地区大熊猫相比,秦岭大熊猫则更为珍贵和濒危。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中的理想种子细胞,是最有保护价值的大熊猫种质资源。本试验通过分离秦岭大熊猫骨髓、牙髓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形态特征、干细胞特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进行检测;同时利用HE染色观察大熊猫胎膜组织学结构,分离
学位
叶绿体转化技术因其高效表达及生物安全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双子叶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单子叶植物中进展缓慢。就水稻而言,一方面由于水稻对叶绿体转化中常用的筛选剂壮观霉素等有自身抗性;另一方面,叶绿体转化中利用频率较高的调控元件16S rRNA启动子(Prrn)在非绿色组织中转录水平较低。因此,针对水稻叶绿体转化中使用的非绿色愈伤受体,需要寻找高效的筛选标记,并结合新的有效的表达调控
学位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很多生物胁迫(如病原菌)与非生物胁迫(如低温、高盐和干旱)的侵害。这些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分别在生物胁迫反应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前人的研究发现ABA可以抑制SA的信号通路,SA也可以抑制ABA的信号通路。但是它们相互调控的分子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SA和AB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
学位
所有生物的最终目标是把正确的遗传信息(DNA)传递给下一代。但是DNA不断地受到各种损伤的威胁。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生物进化了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来修复DNA损伤。在动物的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最核心的两个调控蛋白是蛋白激酶ATR和ATM,它们会分别磷酸化下游的蛋白激酶CHK1和CHK2,并进一步调控其它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但是植物没有CHK1的同源蛋白,因此植物ATR蛋白调控DNA损伤修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