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MIMO天线选择算法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hbrth565657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五代(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数据的激增,用户对无线通信的服务质量和通信需求在不断增加。作为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通信技术在保障系统高传输带宽和高可靠性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但是却是以大幅度提高通信系统的复杂度作为代价。为了能保持MIMO通信系统的优越性能,同时又能控制MIMO系统复杂度,天线选择(Antenna Selection,AS)技术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随着大规模MIMO系统中天线数量的增长,现有的基于传统数学优化方法的最优天线选择算法复杂度也随之明显增长,这大大限制了天线选择技术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应用优势。随着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在通信领域也有很大突破,将机器学习应用到天线选择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降低计算复杂度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论文主要对MIMO通信系统和机器学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也针对两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两者的相关特性主要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的MIMO天线选择算法,并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天线选择算法(Deep Learning Based Antenna Selection,DLBAS)在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s,SDR)平台上的实现,主要工作内容简述如下:1)针对相干空时键控(Coherent Space-Time Shift Keying,CSTSK)MIMO通信系统发射端的天线选择场景,将天线选择问题看作一种多分类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深层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发射天线选择算法,首先获取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经过多分类标签标定,构建数据集并训练发射端天线选择模型。仿真分析可知天线选择模型具有96.4%的分类正确率,而且在CSTSK MIMO系统下的信道容量非常接近最优,其选择复杂度也远远低于最优的穷举天线选择算法。2)针对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联合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天线选择场景,首次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发射接收联合天线选择算法。首先通过获取大规模MIMO系统的CSI矩阵,运用多标签标定的方式构建数据集,其次根据CNN的特性设计多通道分类模型,最后通过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得到联合天线选择分类模型。仿真分析可知联合天线选择模型的分类正确率达87.9%,而且在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非常接近最优,但相比最优的穷举算法,其选择复杂度大大降低了,从而减少了系统硬件的损耗。3)基于以上两个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DLBAS辅助的SDR通信平台,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信道数据集和训练DLBAS分类模型,并且构建深度学习决策服务器和完成DLBAS分类模型的部署,实现了MIMO SDR平台和深度学习决策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通过实测数据研究分析可知,本文提出DLBAS算法具有良好的通信性能,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以其强大的特征提取和表达能力,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CNN主要是利用局部感知特性进行特征提取,导致其全局感知能力较差,进而影响了提取特征的鲁棒性。近些年来,注意机制以其有效的全局感知特性,被成功地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因此,如何将CNN的局部感知特性和注意机制的全局感知特性有效
多摄像头多目标跟踪应用于自动驾驶、视频监控等多个领域,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在复杂背景条件和目标遮挡等情况下,如何实现多个目标在多个摄像头下进行实时有效地跟踪,是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跟踪鲁棒性和算法效率,本文就多目标跟踪中的姿态估计及其并行加速算法,跟踪中基于姿态的数据关联、多摄像头多目标中的轨迹特征设计与关联等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CUDA的并行多人姿态估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数字图像中包含着庞大的信息量,不同类型的图像内容混杂在一起,图像结构纹理分解技术可以根据图像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将图像分解为包含主要信息量、决定人类对图像内容主观认知的结构分量,与包含主要细节、不影响人类对图像内容主观认知的纹理分量。图像结构纹理分解的相关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主要的挑战在于,一幅图像的结构分量与纹理分量是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爬虫软件和纹理数据集获取大量的纹理样图素材。理想的纹理样图能够为艺术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为三维物体表面贴上栩栩如生的纹理材质,为纹理合成提供高质量的输入纹理样图等。然而,传统的纹理样图获取方式大多依赖人工的拍摄、裁剪和挑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需要具备纹理相关的知识,这使得让计算机代替人工提取纹理样图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大多数对纹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对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 T)行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物联网产业被急速地催生。本论文主要在传统物联网的基础上,对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技术和Lo Ra(Long Range)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结合边缘计算,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Lo Ra的智慧物联网系统,解决了传统物联网应用远距离和低功
人体行为识别在智能视频监控、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行为识别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当前的人体行为识别准确率还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行为识别中存在的部分遮挡、数据噪声、视角变化和数据量有限等问题,对基于时空特征的行为识别展开研究,主要的创新性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本文以几何代数为数学工具挖掘视频时空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视频表观与运动信息的时空兴趣点的视频行为识别算法。具体地,首先构建一个视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同时也开始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广的网络覆盖等成为人们对下一代网络通信的期待,因此5G技术的研究备受全世界的关注,作为5G关键技术之一的设备直通(Deviceto-Device,D2D)技术成为了广大学者的研究焦点。同时,D2D中继通信技术作为D2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扩大D2D技术应用范围,而且能够提高D2D通信成功
目前,随着物联网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需求的物联网平台应运而生,物联网技术对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方法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物联网平台的建设逐渐成为当前热点课题。因此本课题通过设计了一套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农业物联网的远程采集、远程控制、数据可视化、智能化处理等功能。同时,本文所搭建的多功能一体化农业物联网平台,是通过基于高并发架构,采用较为新颖的软件开发框架,结合多种开源技术,并改进数据存储方式,来应
一直以来对中医学与当代自然科学的关系存在着争论。对于中医学这种临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定位,对于全面深入认识与发展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西方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角度来探讨中医学的历史定位,从中获得对中医学的理性认识,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提供哲学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从探讨自然运行规律来看,中医学属于科学范畴;(2)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医学应属于自然哲学
本文以“空境”的独特审美视角为着眼点,以“空境”山水作品为例,探究山水画中“空境”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内涵中所蕴含的境界,“空境”的运用不仅是古代山水画的特有表达,也是难能可贵的美学意涵,更为现代绘画提供了独有的艺术选项,为画面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与内涵。“空境”,并非指没有境地,而是可以理解为“无我之境”,画面中的“空”既是留白,又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丰厚的想象,提高绘画作品的格调,使作品更为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