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网通小灵通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nru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市话-小灵通自1998年在我国通信市场投入商用以来,至今用户已超过了8500万。做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它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改变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促进了移动电话资费的降低,客观上推动了无线通信的发展,成为了传统固网电信运营商开展市场竞争的一件利器,目前我国固网运营商的新增用户有一半以上为小灵通用户。   虽然在小灵通的发展过程,通信业界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尤其是3G的日益临近,对小灵通的未来发展莫衷一是。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3G商用还未开始,即便下发了3G牌照,运营商还需要一个建设网络、开发业务的过程。在3G商用后,小灵通用户也不可能全部转网。小灵通和3G,作为两种不同的移动通信方式,必将有一个长期共存、互补的发展阶段。因此,固网运营商依然要对小灵通业务保持高度关注,进一步明确小灵通的定位,在营销上突出其独特优势,通过合理的经营策略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使小灵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通过介绍小灵通的技术和业务特点,与移动的2G、3G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某省会城市小灵通的发展情况,试图运用管理学知识,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小灵通在当前无线通信市场的竞争形势,尤其针对当前移动运营商推出的低价资费政策,提出小灵通发展应突出强调健康环保的通信方式,在现有用户规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解决通信质量,适当扩大覆盖范围,结合互联网的普及大力发展增值业务,通过细分客户,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利用固网的优势,采取组合营销,逐步提升用户的ARPU值,重新为企业赢得生机。   “秉承固话魅力,追求无线延伸”-展望未来,只要把小灵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定位好、运用好,小灵通会与3G长期共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王琦瑶是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一生陷入与五个男人的爱恨纠葛,最终也没能得到真爱。王琦瑶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而她的悲剧是自己一手造就的,还是这五个
摘 要:网络文学作为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传统文学融合、碰撞下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性结果。网络文学自出现以来,文学市场的规则和审美不断被打破,文学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目的就是为了给更多的文学爱好提供够更多的创造机会,对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也是一大助力,这就是网络文学存在的必要性意义。然而,虽然网络文学能够与传统文学进行一定的对抗,但是,网络文学自身的缺陷问题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网络文学对
摘 要: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词中描绘出了一种平淡自然的心境,不使用华丽的词藻,不采取过分的修饰,尽显语言的简洁之美。有时看似平常的农家生活,却有着不一样的韵味,自然和诗意完美的融入其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我们面前就这样被展现开。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在众多《诗经》全英译本当中,理雅各的译本非常具有代表性。而在众多中外《诗经》英译选译本中,贾福相先生的《诗经·国风》译本有着较新的生命力。本篇文章首先简单分析了两
吴伟业的咏物诗呈现出擅长以歌行来抒发家国感慨的特征,但亦有清新亮丽的抒情咏物小诗,本文选取了一些并非熟识的吴伟业的咏物诗,试析吴伟业咏物诗的不同风貌。 Wu Weiye’s
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利用自然恰当的译语再现源语的风格和意义,力求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能获得相似或相同的阅读感受。在翻译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时,译者应确保源语和译语在内容、风
摘 要:《王粲登楼 》是郑光祖从王粲 《登楼赋》演绎创作的元杂剧,是作者把“登楼”创造性地搬上历史剧舞台的一次成功尝试。这既是对“建安七子”的致敬,也是对“魏晋风流”的礼赞。王灿《登楼赋》不仅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其赋中所表现的去国还乡、忧思难忘之情也曾引起无数文人的强烈共鸣。郑光祖在《王粲登楼》中将人物关系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历史的口吻来抒发其情感,把难以言说和不好表达的内容,通过人物来“代言”。郑光
自《源氏物语》传入中国,关于其与另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的比较研究就从未停息,国内习惯将《源氏物语》称为“日本的《红楼梦》”,可以由此见得两部作品的相似性.本文从比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文化自信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CNKI(2008—2019年)收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作为“天下不可以无此人”的“奇才”庄子,他的哲学思想一直备受关注。若要窥其思想内涵之精髓,不得不谈及的便是他的“言意观”。溯及中国古典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