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园林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时期经济空前繁盛,随着北宋统治者政治政策的调整,文人队伍和发展空间逐渐壮大。在这一阶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进入了成熟期,不仅园林数量较前代而言大量增多,园林的营建规模、内部功能和艺术效果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大批宋代文人加入到建园队伍中,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使得宋代园林的营建呈现出文人化的特征,整体呈现出更为成熟的发展趋势。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具有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他不仅喜欢游览各地园林,还喜欢自己营建园林。在欧阳修所留下的文字资料中,有近一半的文献与园林生活相关,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欧阳修所记录的园林不仅有着赏心悦目的景观,深远淡雅的意境,返璞归真的自然风貌,欧阳修把园林当做悦志怡神、砥砺意志的灵魂归依之所。欧阳修所欣赏的园林不仅有高超的艺术效果,还注重其中的人文主题情致。欧阳修的园林美学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于此,我们研究欧阳修的园林思想对于还原欧阳修艺术理论的全貌,以及研究北宋文人园林艺术、北宋文人士大夫生活和文化思想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与欧阳修园林有关的第一手历史文献,通过运用文献学、考据学、统计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对文献中涉及欧阳修园林活动的材料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欧阳修的园林思想。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宋代园林发展概况,对园林与园林思想等关键词进行界定,陈述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从总体上介绍了欧阳修的一波三折政治生涯和人生经历,以及他游赏过、建造过和虽未游玩但根据鸟瞰图展开想象进行品评过的园林,如甘泉寺、居园池、潭园、普明寺、西园、醉翁亭、画舫斋、沧浪亭等。对欧阳修的园林美学思想也进行了概括。欧阳修的园林美学思想就是其园林艺术活动的总纲,包括重意略形、淡远雅致和自然天成。第三部分研究欧阳修的园林玩好和所欣赏的造园手法。欧阳修与其他文人不同,在诸多园林要素中,受其早年人生经历的影响,他偏爱牡丹、竹、奇石和船舫,他还比较欣赏借景的造园手法,建造观景台,借园外无限之景满足游园者观景的需要,或者将自然风物引入园中,围建园林,方便更多人前去游赏。文章第四部分分析欧阳修的园林功能观。在欧阳修的心中,园林是回归自然怀抱的场所,还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场所,无论仕途得意失意,都是一方安抚灵魂、悦志怡神的净土。结语部分是拓展性研究,主要论述了欧阳修园林思想对宋代以及后世园林的影响。受到欧阳修造园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宋代文人开始发掘园林的景观营造和空间布局艺术,比如通过花木的栽植区分空间功能,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使园林更趋于艺术化。不仅如此,欧阳修所偏爱的园林要素也为后人的园林建造开拓了思路,例如,苏州园林中有大量以舟舫为素材的园林建筑,成为园林建造的点睛之笔。
其他文献
<正>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
基于两个版本《教育学》著作在时间上的不同,对比两者关于教育的理解,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和线索,追根溯源,阐释教育观念由对社会价值的偏重向个人价值的转移的发展历程。从
构建了一个0.23 hm2的湿地试点,以研究一个面积7.42 hm2的韩国农业小流域控制非点源(NPS)污染的效率。该湿地在基流和暴雨径流的条件下运行,并进行了长达4 a(2006~2009年)的监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发展的现状 ,分析了上市公司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并分别从量化的角度和非量化的角度阐述了判别财务预警的多种方法。同时 ,对如何
阐述了煤矿所用开关电源的分类、应用及技术发展方向。
本报讯(记者 张乔普 李娜)昨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我市将力争到202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过1.3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6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
报纸
对应用于核苷酸的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方法,包括质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质谱法等的现状(主要在1993~2010年间发表的文献)及相关的原理、方法的特点及不足之处作了
阐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思维导图的概念、作用、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特点等内容着手,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Singapore—A Place Yo
目前在各高中,各门课程都在相继推出改革创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被逐一进行改革,"新模式、新理念"的教学模式被大力推广运用于各个课程之中,因此各高中
企业人力资源体系是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法码。本文在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目的、内容和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