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尽管目前的研究对消化性溃疡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但其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治疗等各方面都还有着进一步的探讨空间。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对探索胃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规律,以及明确胃溃疡的治疗方法及新药研发均有积极意义。乙酸胃溃疡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经典的慢性胃溃疡模型,但其不足之处是建模过程对实验操作者的外科技能要求较高,且模型建立手术需时较长,不利于进行大样本实验。通过探索和改进寻求一种理想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可以降低实验条件的门槛,使得更多的研究者可以投入胃溃疡的相关研究,对研究胃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规律、治疗及新药研发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将利用阿司匹林(Aspirin,Asp)能引起胃溃疡的特点,尝试应用阿司匹林建立大鼠的慢性胃溃疡模型,并与其他常见模型进行比较和探讨。 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第1组为乙酸慢性胃溃疡模型阳性对照组,第2组为CMC连续灌胃阴性对照组,第3组和第4组分别予Asp100mg/Kg和Asp200mg/Kg连续灌胃,第5组予无水乙醇1ml/200g首日单次灌胃,第6组予无水乙醇1ml/200g连续灌胃,第7组和第8组首日先予无水乙醇1ml/200g灌胃预处理,1小时后再分别予 Asp100mg/Kg和Asp200mg/Kg连续灌胃。除第1组和第5组外所有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日,每日1次。除无水乙醇按1ml/200g予以灌胃外,大鼠灌胃量均为1ml/100g。实验过程中每日均对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大鼠进行表观观察,详细记录各大鼠生存情况。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大鼠均于第5日予麻醉后处死并剖检取胃,观察胃黏膜有无病变。详细记录各大鼠胃粘膜病变程度、溃疡最大纵径及最大横径,并采集标本制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性改变。 结果: 实验组中Asp100mg/Kg剂量组和Asp200mg/Kg剂量组的溃疡发生率低于乙酸阳性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水乙醇1ml/200g连续灌胃组的大鼠死亡率高于其余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p100mg/Kg剂量组、Asp200mg/Kg剂量组、无水乙醇1ml/200g单次灌胃组、无水乙醇1ml/200g单次灌胃预处理后再予Asp100mg/Kg连续灌胃组的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均低于与乙酸阳性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水乙醇1ml连续灌胃组、无水乙醇1ml/200g单次灌胃预处理后再予Asp200mg/Kg连续灌胃组的溃疡面积和溃疡指数与乙酸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可见无水乙醇1ml/200g单次灌胃预处理后再予 Asp200mg/Kg连续灌胃组的大鼠的胃黏膜标本产生典型的溃疡病理结构改变,与乙酸阳性对照组在镜下观察到的病理改变相似。 结论: 1.无水乙醇1ml/200g单次灌胃预处理后再予 Asp200mg/Kg连续灌胃所制备的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溃疡率高,未见致死性,其溃疡效果理想,与乙酸慢性胃溃疡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且具有经济、准备条件简单、建模过程简便易掌握等优点,有望成为理想的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之一。 2.在每次灌胃前禁食不禁水12h的条件下,单独使用200mg/Kg以下的剂量阿司匹林对大鼠进行灌胃在5日内并不能成功的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 3.无水乙醇每日1次,每次1ml/200g进行连续灌胃对大鼠具有明显的致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