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郑渊洁潜心创作,一人独立撰稿支撑《童话大王》月刊而远离尘嚣,我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多。随着郑渊洁近年来在媒体界和出版界的频频亮相,大家又开始关注这个剃着光头,口出狂言的童话作家、教育实践者、脱口秀主持人等称号集于一身的奇人。作为“热闹派”童话的代表作家,郑渊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分明的“顽童形象”作为他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带领小读者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中。郑渊洁一度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都成了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甚至被孩子们当作真正的生活。然而,这些深刻影响当今国内二十岁以下的人群的经典形象,却难以形成席卷全球之势。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从美学视角对郑渊洁童话中的顽童形象进行人物性格分析,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研究,指出其创作的新颖和不足。论文主体包括六个方面。引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影响力,并对其美学意义提出理论支持,以及对郑渊洁作品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从儿童文学的理论和文学史方面,对本文研究主体——童话和顽童形象进行了专门章节的论述,指出顽童形象的美学感染力所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郑渊洁其人的创作风格,人物形象塑造的风格转变以及郑渊洁童话的影响力;第三部分尝试对郑渊洁童话进行文本解读,重点分析顽童形象突出的美学意义,同时运用教育心理学等原理,分析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美育功能;第四部分将郑渊洁的顽童和罗琳以及林格伦的顽童形象进行了比较,找出文化和功能上的差别,从而探索出各自童话形象不同命运的原因所在;第五部分辟出专门章节对郑渊洁童话中顽童形象的美育功能进行探讨,指出其创新和不足之处。本文的部分材料来自笔者对郑渊洁的访谈。
其他文献
胜任素质模型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而目前有关中国培训师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则很少被涉及。本研究通过对20名培训师的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建立了我国
<正>学术资本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以来颇受争议。笔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对传统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深化,是传统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是大
<正>这个课程的缘起,可以追溯到2013年上半年,我在青岛上了一堂《诗经·采薇》。我的这一课诞生于2010年,在福建教育杂志社举办的"智慧·互动·成长"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
<正>文本解读《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默读课文。这是一篇极有童趣的儿童故事,清新明了,"一副素颜",其中的趣
现代远程教育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它不受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教育资源共享、
近十年来,国内的经济型饭店管理公司和经济型饭店品牌不断出现,国外各大著名饭店集团下的经济型饭店品牌也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并加快了其扩张的步伐,国内也因此引发了一场经济型饭
教师在面对说明性文章时,首先应该作为一般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组合,以期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其次,要在作为一般读者的原生态阅读的基础上,从教学材料的角度展开阅读,进
磁共振成像(MRI)是核磁共振的重要应用领域。如今,磁共振成像仪已成为医学临床诊断和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超导技术、电子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
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语言学现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致力于语码转换领域实例研究。在人口众多、五方杂处的上海地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往往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