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作为语言接触的结果之一,语码转换不断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就注意到了这一语言现象并从不同领域对其进行研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单在语言学的领域内就形成了五个系统的研究路向:语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路向。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语言学家才开始关注和研究语码转换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停留在现有成果介绍和理论论述方面,实证和应用性的研究相对不足。有鉴于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顺应理论对汉语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这一语言现象的动态性和功能性。Verschueren(1999)提出的言语顺应论把人类使用语言的过程描述为不断作出选择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指出影响语言选择的因素有物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于国栋(2001)成功地进行了中英语码转换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顺应性模式。在于国栋的顺应模式下,本文以273首汉语流行歌曲作为语料来源,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别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对不同形式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动态的顺应过程和在流行歌曲中实现的各种各样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流行歌曲中,歌词创作者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语码转换以顺应语言、社会、文化或心理等因素以确保他们的作品能够广泛被听众喜爱。歌词创作者在歌词中的语码转换已经成为一种非面对面的交际策略并在不同的情形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通过对这273首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研究是为了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一语言策略进行交流以借鉴,丰富现有的对汉语流行歌曲的研究以及语码转换研究,同时,也是对顺应理论进行系统的验证和实践,促进理论和实证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