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源乳酸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制备及其对樱桃谷鸭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危害巨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乳酸菌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有益微生物,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具有加强动物自身免疫功能、促进动生长等作用。乳酸菌复合制剂对病原菌感染家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保障家禽健康养殖和动物性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鸭肠道内分离鸭源的乳酸菌,通过抑菌活性及抗逆性等试验筛选益生作用较好的乳酸菌菌株,制成乳酸菌复合制剂,研究了该复合制剂对樱桃谷鸭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17(Avian pathogenic E.coli 17,AE17)感染条件下生长性能、免疫发育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从肉鸭养殖环节防治病原菌大肠杆菌的感染,为家禽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依据和保障。1.鸭肠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复合制剂的制备自健康成年鸭肠道中分离得到23株乳酸菌。经耐胆盐、耐人工胃液筛选出7株(编号:L531、L621、E5、L522、L3、L4、E1)耐受性较强的菌株;通过耐热性、表面疏水性、自聚合能力、与病原菌共凝集能力、体外拮抗致病菌等实验筛选,筛选出L4、L621两株菌与实验室前期筛选的活性较好的干酪乳杆菌1.2435复配制成乳酸菌复合制剂。根据抑菌活性特性,确定三株乳酸菌(1.2435,L621,L4)最适比例为1:1:2,通过对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筛选,确定在1%的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14h时复合制剂抑菌活性最强。2.鸭肠源乳酸菌复合制剂对大肠杆菌AE17感染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的影响160只1日龄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乳酸菌复合制剂组(T组)、对照攻毒组(CK-AE17组)、乳酸菌复合制剂攻毒组(T-AE17组)。CK组和CK-AE17组饲喂基础日粮,T组和T-AE17组从1日龄开始灌喂乳酸菌复合制剂(1.5×108CFU/m L),CK-AE17组和T-AE17组14日龄腿部肌肉注射感染大肠杆菌AE17。生长性能的结果表明,T组末体重最高、平均日增重与CK组比较提高了6.93%,料重比降低了0.89%。免疫性能的结果发现,T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分别较CK组提高了25%、11.11%和6.25%。T组肠道黏膜SIg A的分泌量为1.77,显著的高于CK组的1.56(P<0.05)。T-AE17组的分泌量2.16高于CK-AE17组的2.00。说明乳酸菌复合制剂对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免疫器官指数,感染大肠杆菌AE17时可以提高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的分泌。3.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乳酸菌复合制剂对大肠杆菌AE17感染樱桃谷鸭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对樱桃谷鸭盲肠肠道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16S r RNA扩增子测序,T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高于CK组。门水平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4组优势菌门(丰度低于1%合并)均为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属水平微生物结构分析显示乳酸菌复合制剂增加肠道菌群丰富度的同时降低了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属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富度。根据16S rRNA扩增子测序结果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对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符合微生态制剂饲喂后能显著改变AE17感染状态下肠道菌群结构,显著降低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率,提高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裂、氨基酸的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转录、复制、重组和修复”等有关功能基因丰度,同时在防御机制中,通过COG功能注释到基因丰度在CK-AE17组和T-AE17组中比未攻毒的CK组和T组高。乳酸菌复合制剂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能够提高樱桃谷鸭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增加了肠道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了有益菌,减少了致病菌数量,主要参与机体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
其他文献
我国是梨的生产大国和梨的起源国之一,种质资源丰富。其栽培面积占世界70%,主要梨产区安徽省砀山及周围一带为酥梨产区,安徽砀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梨园。黄金梨是安徽宿州市萧县黄河故道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其缺铁黄化现象发生严重,严重时梨树整株死亡,影响果农的生产利益。本研究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黄河故道园艺场黄金梨的根系和根际土壤为试材,参照鲍士旦的土壤农化分析的方法测定根际土壤矿质元素、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
淀粉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胶凝性和增稠性,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但是天然淀粉通常具有易老化,在剪切力及酸碱条件下不稳定以及具有较高的血糖生成指数等缺点。亲水胶体具有增稠和持水等作用,与淀粉进行复配可以弥补天然淀粉的不足,改变淀粉的物化特性,降低淀粉的消化率。本实验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与玉米淀粉进行复配,探究不同分子量KGM对玉米淀粉物化特性及消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调节土壤肥力和物理性能,还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业资源废弃物资源浪费。秸秆还田的方式包括直接还田和堆腐还田等。关于添加微生物菌剂、工业废弃物残渣或畜禽粪便对秸秆堆腐中养分释放以及腐解影响的研究颇多,但是有关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对秸秆堆腐过程中物质结构变化以及微生物酶活特征差异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试验采用网袋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Mn2+在不同添加时间对秸秆腐解过程中质量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其与环境的互作过程中,结构和形态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一系列基因在特定组织、特定时间表达所控制,完成精准调控的“开关”就是表达部位专一性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利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可以调控目的基因表达,改良农作物性状、提高产量,因此对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也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之一,但是可用于作物性状精
茶树是一种典型的聚氟植物,长期饮用高氟砖茶容易导致氟中毒。目前,氟在茶树体内的运输途径以及硒氟互作对茶树生理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本实验以无性系舒茶早为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成像技术研究氟在茶树体内的运输机理,而后研究了硒氟互作对茶树体内氟、硒以及其它矿质元素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本研究为氟在茶树体内的运输途径提供直接的证据,并初步探讨了硒对茶树体内氟、其它矿质元素和抗氧化酶的影响,为降低茶叶中氟含量
本试验以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21日龄断奶仔猪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周期为20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组在前期试验基础上,选择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0 mg/kg、600 mg/kg L-茶氨酸;通过测定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等表型指标,与肠道机械屏障、肠道免疫屏障和肠道生物屏障相关指标,研究探讨了饲粮添加L-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是多种代谢组分在机体内发生异常聚集而导致的的病理状态,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Met S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目前对Met S的防治除了探索有效的药物治疗外,饮食干预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种茶中稀有的紫色茶树品种。因其紫芽、紫尖、紫色茶汤的特性而引起关注。目前国内
AMPs(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类由特定基因编码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中,是生物天然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家蝇Defensin是家蝇抗菌肽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在抵御外源微生物入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目前尚不清晰。在应用上目前也并未有家蝇Defensin作为天然肽类防腐剂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家蝇蛹中鉴定出的De
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灾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鉴定种子休眠位点及其调控基因有助于降低小麦穗发芽灾害。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济麦20×遂宁坨坨麦重组自交系群体(JS-RIL)进行种子休眠QTL初定位,小麦660K芯片开发的标记用于加密QTL,在5B染色体上鉴定到种子休眠主效位点(Qphs.ahau-5BL),结合“25+25”极端休眠家系混池BSR-seq信息,在Qphs.ahau-5BL目
桑树是安徽省沿江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然而每年汛期涝害严重抑制了桑树的生长发育。本论文通过对安徽省新官洲林场的桑树进行多年水淹试验,筛选了具有较强耐淹性状的桑树,并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初步建立组培快繁体系。在此基础上,挖掘桑树中调控水淹胁迫相关的CIPK基因家族,并探索了桑树CIPK2基因的相关分子特征。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基因结构、进化以及转录组数据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桑树全基因组进行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