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旅游的兴起给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寻求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南岳衡山是湖南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旅游业发展迅速。然而大量游客的涌入已使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和动植物资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便是以此为切入点,应用生态学原理,将旅游作为重要的干扰因素,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季节等方面比较研究了在旅游干扰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并定量的揭示了旅游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规律。通过一年时间在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实地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通过调查,在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节肢动物4纲18目91科243种,共2863只个体。其中捕获种类最多的是蜘蛛目,占总种数的19.75%,其次是鞘翅目,占总种数的16.87%;捕获数量最多的是直翅目和蜘蛛目,分别达到27.91%和22.77%。若将节肢动物群落按食性分为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和其他节肢动物类群四大功能群,其占总数的比例依次为49.07%、28.22%、7.38%和15.33%。节肢动物群落数量及其种类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同时,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具有较明显的垂直梯度变化,其科数、种数和个体数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群落多样性指数也随海拔的升高而有所下降,但表现不明显。这可能与南岳衡山是低海拔自然保护区有关。
为了研究旅游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规律,本文以游道和游客人数作为主要干扰因素分别进行了研究。
1)以游道作为干扰因素,通过对游道边样地和对照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对照样地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和物种数较多,群落构成也较复杂,其中对生态环境敏感的节肢动物类群变化更明显。从3个海拔区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受影响的程度来看是中海拔区>低海拔区>高海拔区。从4个季节中的影响幅度来看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在节肢动物群落垂直结构中,灌草层的群落组成受游道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地面层更为明显,这一特点在中海拔区表现最显著。在营养结构上,游道因素干扰对捕食性类群、寄生性类群和其他节肢动物类群影响较大,按影响程度的高低依次是捕食性类群>其他节肢动物类群>寄生性类群>植食性类群。
同时,从各海拔区游道边样地和对照样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对照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更为复杂,数量分布也更均匀,特别是在夏秋旅游旺季这种差异表现更为明显。在各功能群多样性方面,游道因素干扰对捕食性类群、寄生性类群和其它节肢动物类群的影响较大,按影响程度的高低依次是捕食性类群>寄生性类群>其他节肢动物类群>植食性类群。
对各海拔区样地进行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发现,游道边样地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程度很高,都在48%-64%之间;对照样地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也比较高,在48%-65%之间。而游道边样地和对照样地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的总体相似程度并不是很高,在30%-44%之间,这说明游道因素干扰对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聚类分析结果明显将各海拔区样地分为游道边样地和对照样地两大类,这进一步体现了游道干扰因素对各海拔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2)以游客人数作为干扰因素,在“十一”黄金周前后分别对中低海拔区8个游道边样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次调查到的各样地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各有高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这说明旅游对自然保护区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