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准则及截面混凝土纤维的损伤累积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抗震设计思想允许相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控制部位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由于结构在这种随机非弹性反应历程中的损伤累积方式与静力加载不同,即损伤既随变形的增大而累积,亦随变形的重复次数而累积,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判别方法,来有效预测一个结构中的各个受力构件在这种反应历程中是否会丧失对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的承载能力。这种判别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针对强震反应的结构构件破坏准则。 多年来,研究界一直希望根据以不同方式经历多次反复循环受力直到破坏的各类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试验结果,建立能识别构件在随机非弹性位移循环中是否发生破坏的判别准则。在现有的破坏准则中,较早提出的是各种单参数准则,随后发展到多参数准则,再进一步还提出过基于单循环损伤指标增量累积的破坏准则。其中,以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为后续研究者使用得最为广泛。本文依据所收集到的国内外在恒定轴向压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以不同方式循环加载到破坏的试验结果,对Park-Ang准则和基于单循环损伤指标增量累积的破坏准则进行了试验验证。另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等幅侧向位移循环加载下钢筋混凝土柱截面混凝土纤维的受力特点,本文进行了共计7根经专门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试验。其中有可靠结果的共计3根柱,其余4根柱因新装备的MTS数控系统处在调试阶段而只获得了部分结果。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得出的有学术价值的主要结论为: ① 通过对本论文所收集到的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试验结果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如下损伤累积规律:直至构件破坏时,循环位移幅值大的构件比幅值小的构件累积的滞回能量小得多;也就是说,循环位移越大,位移为破坏所作的贡献越大,能量累积为破坏所作的贡献就越小。 ② 根据本论文所收集到的一定数量的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柱在恒定轴向压力作用下的低周反复试验结果,揭示出目前广为应用的Park-Ang双参数破坏准则内部所隐含的损伤累积规律:在位移和能量这两个导致构件损伤累积至破坏的主要因素中,随着循环位移延性系数的增大,位移项的贡献逐步下降,能量项的贡献则逐步增大。显然,这一趋势与上述从试验数据中得出的第一项结论是相悖的。 ③ 利用本论文所收集到的试验结果,对Park-Ang准则进行了修正,使其反映出的位移项和能量项对导致构件损伤累积至破坏的贡献规律符合从试验数据中得出的规律,并改善了其预测破坏时D值的准确性,减小了离散性。 ④ 通过对恒定轴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试验研究,较准确测定了标
其他文献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其中对于深厚软土层的阻尼模型的选择和桩土界面接触非线性问题的讨论引起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本文
学位
随着拱桥跨径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拱桥采用无支架施工。悬臂浇筑、斜拉扣锚施工钢筋混凝土拱桥是无支架施工中一种新兴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的扣索索力是影响拱桥成桥线形及内力
张弦梁结构是一种用撑杆连接抗压弯构件和受拉构件而形成的自平衡体系。根据单榀张弦梁结构的不同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向张弦梁结构、双向张弦梁结构和多向张弦梁结构等不同形
扇形弓弦预应力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受力结构,其结构型式简洁、受力明确、线形美观、自重小。构件之间能够充分协同工作,很好地发挥了材料的受力特长,是一种典型的拱式组合受
结构的频率、振型等模态参数是结构物理特性(质量、刚度、阻尼)的函数,当结构发生损伤后,结构的物理特性发生改变,结构的模态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根据模态参数改变量就可以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结构的使用要求愈来愈高。许多传统的建筑材料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建筑物结构多功能的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因此,对传统的建筑材料进行
本文根据非杆件结构体系的特点,在分析和总结了目前非杆件结构体系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非杆件结构计算的CAD系统。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一种类似
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存大量的古木建筑,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对建筑结构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对木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对木结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代木结构
结构抗震试验在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混合试验作为抗震试验的重要分支,与其他抗震试验方法相比有着明显优点。它将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试验子结
瞬态瑞利波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测试技术简单易行、无需钻孔、浅层分辨率高以及高效经济等优点。实践证明,这种现场实测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然而,了解复杂地基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