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灵活性、负性认知偏向、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生面临的社交压力有所上升,确诊焦虑障碍的中学生越来越多,降低中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有助于中学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培养中学生应对负性情绪的能力也有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在分析中学生心理灵活性、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和关系基础上,深入探究心理灵活性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从而为降低中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改善中学生社交焦虑症状提供具体方法上的借鉴。本研究的研究一主要采用《心理灵活性量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南宁市某初中与某高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1125份,将严重漏答、连续选择同一选项以及大于3个标准差的问卷进行筛除,得到有效问卷953份,回收率为84.7%。研究二通过自编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心理灵活性水平较低和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中学生进行干预,运用SPSS27.0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中学生心理灵活性、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社交焦虑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变量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离异、学习成绩和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学生心理灵活性、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3)中学生心理灵活性通过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中学生的心理灵活性不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焦虑,但可以通过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来间接影响社交焦虑。(4)经验证,通过参加团辅小组,实验组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有所提高,社交焦虑水平有所下降。即自编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缓解中学生的社交焦虑情绪。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以下建议:一.教师应注重学生心理灵活性的培养,针对社交焦虑学生开展小型心理团体辅导。二.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社交技能培训,开展相关专家讲座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交焦虑的理解。三.学校和老师应重视家校合作,和家长保持联系,提升父母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从根本上杜绝“踢猫效应”。四.加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父母家庭教养方式。
其他文献
学位
自18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愈加紧张,生态问题也愈加严重。因此,本文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梳理出来其生态思想的产生原因及现实意义进行着手研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观点主要是关于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辩证阐述。而当下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仍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