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磁螺菌AMB-1生物矿化与氮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287924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地球磁场或外加磁场定向运动或排列的原核生物,它们的这种性质叫做“趋磁性”。趋磁细菌可以在体内合成一种特殊的细胞器-磁小体,磁小体是有膜包被的纳米级磁颗粒(Fe3O4或Fe3S4),在胞内排列成链指导菌体产生趋磁性。磁小体的颗粒尺寸大小均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晶形完美,并且磁颗粒外有生物膜包被,在溶液中不聚集,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其在生物、医学以及工业等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价值。   作为存在于原核生物体内的膜包被颗粒,磁小体的合成机制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已有的初步研究表明,磁小体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铁的吸收,磁小体囊泡的形成,铁转运到囊泡中以及磁铁矿的生物矿化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受到严格的基因控制。随着趋磁细菌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在基因水平上研究磁小体的合成机制已经成为现实;而几株趋磁细菌基因组的测序与“磁小体岛”的鉴定,更是加快了磁小体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磁小体的组装是一个“步进式”的过程,包括细胞质膜内陷成为磁小体囊泡、磁小体蛋白的定位、磁小体排列成链、磁铁矿的形成及晶体成熟等步骤。   本论文以趋磁螺菌AMB-1为材料,对其参与生物矿化过程的磁小体岛蛋白Mms6的性质及其基因mms6的转录表达与磁小体合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通过TnSC189转座诱变筛选到一株磁小体合成受影响的突变株,对突变基因的性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1.在转录水平上确定了磁小体岛基因mms6与磁小体合成之间的关系:依据无机矿物形成的机理不同,生物矿化作用分为两种:生物诱导矿化作用和生物控制矿化作用,趋磁细菌在体内合成磁铁矿是生物控制矿化作用的典型代表。在趋磁螺菌AMB-1中,紧密结合在磁铁矿上的蛋白Mms6可以控制磁小体的晶体形态,其可能参与了磁小体合成中的生物矿化过程;而在基因水平上,该基因的转录可能会随着磁小体的合成而发生变化。通过荧光定量PCR以及RT-PCR技术分析基因mms6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趋磁螺菌AMB-1在不合成磁小体的好氧条件下培养时,基因mms6的转录水平随着菌体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变化,并且要远远低于在液体静置培养合成磁小体时的转录水平;在液体静置培养时,随着菌体生长,基因mms6在转录水平上会发生变化,并且其转录水平随着菌体产磁(Cmag)的提高而提高,但在Cmag值趋于稳定的时候转录水平随之降低,这表明基因mms6的转录与趋磁螺菌AMB-1的磁小体合成有密切关系。这是首次在转录水平上证明了基因mms6与磁小体合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将基因mms6的启动子与GFP融合,在趋磁螺菌AMB-1中进行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分析随着菌体的生长荧光光谱的变化以间接反映mms6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发现,GFP特征发射峰随着菌体Cmag值的出现而出现;并在菌体的Cmag值逐渐达到最高值的时候,出现最高峰值;一旦Cmag值趋于稳定,峰值将明显下降。这与荧光定量PCR的结果一致,再次证明了基因mms6的转录与磁小体的合成有关。   2.完成了蛋白Mms6的异源表达纯化与性质研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重组蛋白GST-Mms6和His-Mms6,并对重组蛋白His-Mms6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蛋白His-Mms6在非变性条件下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CD光谱显示其含有大量的α螺旋二级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该蛋白可以自发聚集形成中空的环状结构,而有研究表明这种自发聚集性质在生物矿化过程中通常会促进或者抑制晶体的生长;通过铁染色没有成功观察到重组蛋白His-Mms6结合铁离子的特征,但发现铁离子的存在会破坏其构象变化。与此同时,对mms6进行了插入失活,结果发现该基因突变株的Cmag值仅为野生型的50%,这与荧光定量PCR以及GFP荧光光谱分析结果一致(二者均反映基因mms6的转录与菌体Cmag值有密切的关系)。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mms6在体内可以控制磁小体的晶体尺寸和晶体形态,这也与体内突变实验结果相吻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磁小体的晶体尺寸和晶体形态可以影响菌体的Cmag值。   3.通过转座子TnSC189随机诱变趋磁螺菌AMB-1筛选获得2株磁小体合成受影响的突变株虽然在基因水平上有很多关于磁小体合成机制的报道,但是研究结果大部分集中在染色体“磁小体岛”区的内部基因,而“磁小体岛”区域的外部基因影响磁小体合成的报道很少。利用转座子TnSC189转座诱变趋磁螺菌AMB-1,从2000株随机突变株中筛选到6株磁小体合成受影响的突变株,其中有3株丢失了与磁小体合成密切相关的整个“磁小体岛”区域;而对其他3株突变株进行突变基因鉴定分析发现,其中1株突变株的突变基因是“磁小体岛”内部mamAB基因簇中的基因amb0967(而mamAB基因簇已被证实与磁小体合成密切相关),另外两株突变株AMB01和AMB06的突变基因位于“磁小体岛”外,分别是基因amb2469(核酸内切酶)和amb2944(一氧化氮还原酶)。在液体静置条件下,AMB01可以正常生长,但只能微弱响应磁场(Cmag值约为野生型的10%左右);而AMB06不能响应磁场(Cmag值为零),并且有很严重的生长缺陷(最高菌浓仅为野生型的40%)。“磁小体岛”外部区域中磁小体合成相关基因的发现对于探讨磁小体合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4.趋磁螺菌AMB-1的反硝化途径参与厌氧条件下的菌体生长及磁小体合成趋磁螺菌AMB-1可以在微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途径。对AMB-1的基因组分析表明,该菌存在一条完整的包括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以及一氧化二氮还原酶在内的反硝化途径。将编码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基因在AMB06(一氧化氮还原酶失活)中突变得到了双突变菌株AMB0602,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在不同条件下对AMB-1、AMB06以及AMB0602进行培养,实验发现在不同的氧分压条件下,反硝化途径对趋磁螺菌的生长和产磁分别存在不同的影响:在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野生型AMB-1正常生长并合成磁小体,反硝化途径受阻的AMB06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合成磁小体,而AMB0602可以部分恢复生长和产磁,这表明亚硝酸盐还原酶的突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一氧化氮还原酶的突变所造成的影响。在厌氧条件下,反硝化途径可以维持AMB-1正常生长并合成磁小体;AMB06和AMB0602表现出更严重的生长缺陷,合成的磁小体链非常短(2-8个磁小体),而野生型菌株中磁小体链平均含有20个以上的磁小体;此结果反映一氧化氮还原酶的突变没有使AMB06丧失合成磁小体的能力,但由于其突变而造成的反硝化途径的阻断却可以严重影响其菌体生长以及合成磁小体的能力。当培养条件对菌体的生长和磁小体合成均适宜的时候(有充足的氧气供菌体生长,但培养基中的溶氧可以达到磁小体合成的要求),AMB-1、AMB06以及AMB0602的生长和磁小体合成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样,在好氧条件下三者的生长也没有差异,但都不能合成磁小体;说明在有充足的氧气供菌体利用的时候,菌体不会利用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途径。这是首次在基因水平上研究趋磁螺菌AMB-1中的反硝化途径,并首次揭示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反硝化途径与菌体生长以及磁小体合成之间的关系。   5.证明了趋磁螺菌AMB-1在厌氧条件下不能利用铵盐进行生长利用铵盐为唯一氮源对AMB-1和AMB06进行培养时发现:二者均可以利用铵盐在好氧和液体静置的条件下进行生长;但在厌氧条件下,二者均不生长,但如果在培养基中添加硝酸盐或者通入空气,AMB-1又可以继续生长和产磁。这表明AMB-1在厌氧条件下无法进行铵氧化并进行反硝化反应,由此不能够利用铵盐为唯一氮源进行生长。
其他文献
晶体与其结晶过程在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微观尺度上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统计力学的框架内,将密度泛函理论与积分方程理论结合起来,研究CO2及H2O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晶体及晶体-流体界面结构和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CO2分子的线性结构这一基本特征,通过积分方程得到不同基团间的直接相关函数,结合分子内原子的连接特性,构建了可描述线性CO2分子晶
燃料电池以其能量转化率高、低排放、能量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适应未来能源和环境要求的理想动力源之一。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电池分配燃料与氧化剂并串联相邻电池,其成本可占总成本的约 40%,而燃料电池的高成本正是其走向实用化的一大障碍。寻找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的双极板新材料和加工方法已成为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针对现有双极板成本高的问题,在开发高性能、价廉的燃料电
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对空气污染具有重大影响,国家于2014年1月1日全面执行国Ⅳ车用汽油质量标准,2017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国V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因些,超低硫汽油的生产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本论文采用Gardes工艺技术设计一套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装置,使汽油质量达到国Ⅳ/国Ⅴ标准。运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Hysys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为工艺计算提供依据。通过优化流程和设备选型,满足国Ⅳ、
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玻璃表面构筑均匀、透明、高活性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着重研究了钛前驱体的结构及变化规律、反应物配比及热处理工艺对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人为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可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新策略。作为珍贵的C1资源,二氧化碳具有丰富、廉价、不易燃等优点,二氧化碳被广泛的关注于开发其各种有价值的应用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有较大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于温和条件下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和重大意义的挑战。环状碳酸酯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