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与“背离”:城镇化背景下的灾后重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也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大引擎”。由于地壳活动趋于活跃、气候变化异常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开发、森林植被大肆破坏等人为因素,导致未来人类世界发生全球性、地区性自燃灾害的次数将会越来越多,破坏性越来越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灾害发生的预警、减灾、应急以及灾后重建等事务势必得到世界各国更高的关注与重视,其中漫长、复杂且系统的灾后重建更是关注的焦点。灾后重建是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人员的巨大伤亡、基础设施的巨大破坏、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巨大冲击之后,灾区人民在国家主导、社会资源帮扶以及自身努力下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建灾区基础设施并发展的过程,其紧迫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的同时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城镇化背景下的灾后重建正是将这种“两面性”发挥作用的典型例子。从我国近年来大规模的灾后重建来看,政府主导推进机制、灾后社会恢复内在需求动力机制、国家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保障机制,均与城镇化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同时从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受灾地区的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许多原本落后的乡村地区都在灾后重建之后发生了诸如人口集中居住、公共产品集中供给、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等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这一切都表明:以城镇化为背景的灾后重建正是国家借助诸如地震之类自然灾害的偶然性“机遇”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同时,从实质上来讲,灾后重建更是一个以政府为组织主体大力推进的一个政治性工程。无论从灾后重建的组织、资金供给、土地供给、技术支持、物质调配等环节均能看到政府的影子。政府强力介入灾后重建,无论从救灾安置的紧迫性、社会资源的分散性还是灾后重建工程的繁杂性而言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强大政治、行政压力之下的灾后重建工程也会出现诸如前期规划不科学、重建过程工作粗糙、制度性配套欠缺、后期公共服务实施跟进不及时甚至没着落、官员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等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这又与城镇化内涵与要求相背离。文章以都江堰市A村“人口文化社区”灾后重建项目为案例,从内涵、动力机制、支持机制、理论社会效应、现实背离五个方面全面分析灾后重建与城镇化的“契合”与“背离”,力求寻找出适合于国情的灾后恢复重建实施体系,解决目前我国灾后重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灾后恢复重建水平,为今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经验,并为同步实现灾后重建与城镇化提供一些现实思路。
其他文献
如今,从关注单个设备转而关注系统解决方案已成为共识,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纷纷推出整体解决方案来迎合用户需求。同时,数据中心巨大的电能消耗不得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其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且杂,从“具体”到“抽象”,“宏观”到“微观”,其中涉及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生活质量测评表,来评价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这两种不同生活质量测评表进行综合评价比较。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新疆自治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公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在增强,公民在经济领域的需求和期望得不到满足,就试图通过政治途径获
本文依据“生物全息律揭示了生物部份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整体性质的全息对应性关系”这一论点,探讨目与生物全息律及其相互关系。认为目诊蕴含全息思想,目为整体全
生产生活习俗作为仡佬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发生了变迁。特别是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仡佬族生产生活习俗在濡化和
当前全球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积极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中风能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目前风力发电技术主要是通过变流器实现变
村民自治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解决了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基层组织“真空”和农村社会“失范”的问题,也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农民的民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学生英语纠错能力的培养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旨在通过对学生纠错能力的锻炼培养,研究纠错能力在学生口语、语法、词汇、阅读等初中英语
<正>王笃勤在其《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指出:"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教师要通过优秀的策略因素来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因素,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