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桩基-核岛动力相互作用试验与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厂建设选址已由沿海基岩场地逐渐开始向非基岩场地发展,在非基岩场地上建设核电站其基础的抗震性能是确保核电站地震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非基岩场地核电站基础抗震问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多模块高温堆桩基及抗大飞机撞击分析研究》设置了“非基岩场地多模块高温堆核岛厂房桩基试验及分析”专项研究课题,本文在这一课题资助下采用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设备开展了相关研究。针对核岛安全壳结构质量和刚度均较大的特点,开展了核电工程意义下的中软土、中硬土和硬土场地“土-桩基-核岛安全壳”模型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系列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不同场地条件下核岛桩基的动力反应规律及其地震破坏模式和机制,同时利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上部结构基础频率对于“土-桩基-上部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其对于桩身内力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确定了“土-桩基-核岛”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制作了振动台试验的核岛安全壳模型、三种基础频率的单自由度上部结构模型、群桩模型和三种不同剪切波速的地基土模型,对三种地基土的静、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试验测定,利用振动台试验对核岛安全壳等试验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制作的试验模型能够满足试验方案的设计要求。2)在三种地基土模型中分别进行了“土-桩基”体系和“土-桩基-核岛”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结合试验数据对比了体系的运动相互作用规律和惯性相互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核岛这类质量和刚度均较大的上部结构,桩土间的惯性相互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且地基土越软惯性相互作用的影响越大。为深入研究不同基础频率上部结构的惯性相互作用特征,进行了三种基础频率上部结构的“中硬土-桩基-上部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上部结构基础频率与“土-桩基”体系基础频率相接近时,土和桩间的惯性相互作用增强,桩顶处的内力增大,而当上部结构基础频率远离“土-桩基”体系基础频率时,土和桩间的惯性相互作用减弱,桩顶处的内力减小,且随着地震动幅值的增大,这种趋势更加明显。3)三种地基土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宏观试验现象表明,核岛桩基模型的动力反应和破坏现象与桩周土的动力学特征密切相关,在0.4g地震动幅值输入下,中软土工况试验后桩基出现了严重破坏现象,中硬土工况试验后桩基仅出现了轻微-中等破坏现象,硬土工况在输入加速度幅值升至0.6g的情况下,试验后桩基仍未出现破坏现象。试验结束后开挖出桩基进行检查,发现桩基的主要破坏位置在基桩桩顶和承台连接处,破坏形式主要为剪切弯曲裂缝以及混凝土压溃,此外在中软土工况中外侧边桩桩身在距离桩顶5-7倍桩径深度处发生折断。结合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对比,说明提升地基土的硬度可以有效提高核岛桩基的抗震性能,同时在软土地基中应重点针对基桩的桩顶以及距离桩顶5-7倍深度范围内的桩身等部位进行抗震加固。4)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了“中软土-群桩-核岛”振动台试验模型的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规律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建模和计算的合理性,表明可以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多工况的“土-桩基-核岛”体系地震反应分析进行数值模拟,为核岛桩基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工程结构混合试验是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整体结构中行为复杂的部分用于实际试验,其余部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经济高效地再现整体结构的地震响应。混合试验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数物边界协调和数值模型精确。数物边界协调既包括数物边界的数值计算,也包括边界条件的物理加载实现。简单、准确、稳定的边界协调算法通常是受到混合试验欢迎的,而随着子结构之间的边界条件越来越复杂,针对试验子结构的准确物理
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对震后灾区受灾场景进行观测,持续性地为震后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撑。随着遥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震后应急工作对遥感数据的需求也正向着高准确性、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国家地震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地震应急处置科技水平应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目标,发展基于空天平台的灾情动态获取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这一长远目标,本文结合近年来快速发
学位
随着低NOx燃烧技术在国内超(超)临界燃煤电厂的广泛应用,煤粉锅炉水冷壁因局部还原性气氛燃烧环境而发生恶劣的高温腐蚀问题,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针对煤粉锅炉低NOx燃烧环境,开发水冷壁管高温腐蚀防护新技术及材料对于超(超)临界机组的安全、高效和环保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高温气氛管式炉模拟了煤粉锅炉低NOx燃烧气氛下的H2S腐蚀环境,腐蚀气氛为N2-0.2vol.%H2S-0.
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国家对于污水排放日益重视。将电厂废水处理回用是满足日益严厉的政策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电厂实现废水近零排放的重点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利用电容去离子技术(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处理脱硫废水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手段。CDI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性高(可根据水质要求灵活控制出水水质)、吸
在隧洞支护工程中,锚杆和衬砌因其支护效果好、施工方便且成本较低,在国防工程、水利工程及采矿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被证明是经济可靠的巷道支护方式。但相比广泛的支护技术应用来说,锚杆和衬砌支护的机制研究、设计理论以及计算方法并不完善。特别是锚杆、衬砌两种支护同时存在的理论分析更是少见。通过建立合理的理论模型,对开挖隧洞工程中围岩、锚杆以及衬砌三者之间的力学传递机理进行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在现有支护
随着燃煤电厂广泛采用湿法脱硫技术,烟气内SO2含量显著减少,但由于SO3及其它酸性物质脱出量少,且湿度增加、温度降低,烟气更易在脱硫系统及尾部装置上冷凝形成酸性液滴,造成严重的酸露点腐蚀问题。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燃煤电厂需要参与深度调峰,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脱硫系统及尾部装置内较低的烟气温度和流速进一步加剧了烟气冷凝及酸露点腐蚀。因此,开发具有优良耐酸露点腐蚀性能的新材料和表面技术对
孔隙水压力是太沙基(Terzaghi K)有效应力原理的核心组成和土力学的重要参数,能有效表征地基基础和岩土结构物的土体应力状态、失稳过程与机制。作为量测孔隙水压力的微型孔压传感器,与其它压力传感器相比,其拥有透水石和内空腔等复杂结构,并以土体颗粒间自由流体应力变化为测试对象,致使孔压传感器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是岩土工程的重要课题。然而,超重力试验虽被誉为21世纪最为前沿、最为先进的物理模拟试
当前,在实现“双碳”的目标下,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结构。抽水蓄能是当今技术水平较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之一,在新型能源结构以及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显得至关重要。作为抽水蓄能电站中的重要设备,一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轻则影响电网的稳定和经济效益,重则可能造成电站安全生产事故。为了提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智能化建设水平,目前迫切需要开展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的运行状态
目的:探究分析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应用于皮瓣修复慢性创面患者中的创面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要开展皮瓣修复的慢性创面患者合计6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参考组(n=30,开展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0,应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评分、康复效果、心理状态评分、创面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